梁漱溟主觀唯心主義哲學的代表作。1922年初版。梁漱溟的思想實際上是西方柏格森的“生命哲學”與中國孔孟的唯心主義哲學相融合的產物。在該著作中指出,所謂生命就是生活,而生活就是“沒盡的意欲”(《東西文化及其哲學》,第24頁下引只注頁碼)。在梁漱溟看來,宇宙與生命、意欲等是一個東西。人們“生命”、“意欲”的滿足與不滿足的相續狀態,才構成了宇宙,構成了世界。換言之,人們的“生命”、“意欲”等是第一性的,而宇宙世界是第二性的。顯然這是一種主觀唯心主義的世界觀。
什么是生活呢?梁漱溟說:“生活即是在某范圍內的‘事的相續’。這個,事’是什么?照我們的意思,一問一答即唯識家所謂——‘見分’——‘相分’——是為——‘事’。——‘事’,——‘事’,又——‘事’……如是涌出不已,是為相續。為什么這樣連續的涌出不已?因為我們問之不已——追求不已。一問即有一答——自己所為的答。問不已答不已,所以‘事’之涌出不已。因此生活就成了無已的‘相續’。”(第48-49頁)這里,梁漱溟認為,生活中的一切就是自己主觀精神的一問一答的表現,就是自己問自己答的不斷“涌出”。這樣一來,生活的全部內容就成了主觀的精神性的東西,成了僅僅是一個人內心不斷地自問自答的過程,這種自問自答的過程就構成了梁漱溟的宇宙觀基礎。
馬克思主義認為,所謂“生命”是物質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高度發展的物質——蛋白體的存在方式。梁漱溟硬把“生命”、“意欲”等都歸結為純粹的精神現象,不惜為此否認當時已經成為常識的自然科學真理。
梁漱溟的認識論與其唯心主義世界觀是一致的。他說:“唯識家講知識所常用的名詞就是‘現量’,‘比量’,‘非量’。……知識之構成,照我們的意思,即由于此三量。此三量是心理方面的三種作用,一切知識皆成于此三種作用之上。”(第69頁)三量說是梁漱溟認識論的理論基礎,所謂三量就是三種精神作用,一切知識都是這三種精神作用的結果。
什么是“現量”呢?他說:“所謂‘現量’就是感覺。”(第70頁)在梁漱溟看來,沒有人的視覺就沒有白布的白,沒有人的味覺就沒有茶味的味。梁潄溟所說的“現量”或感覺都是沒有客觀內容的主觀東西,顯然這是對客觀事物的根本歪曲。
什么是“比量”呢?他說:“‘比量智’即是今所謂‘理智’也是我們心理方面去構成知識的一種作用。”“此種認識作用所認識的是什么呢?就是意義——概念——即唯識家所謂‘共相’,而其境則所謂‘獨影境’也。”(第71-72頁)這里梁漱溟認為,所謂‘比量’并不是由感覺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理性認識并不是以感性認識作基礎的。人們的認識并不是客觀物質在頭腦中的反映,而是人心所“自生私有”的。可見,梁漱溟又夸大了理性的作用,割裂了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的辯證關系,從而陷入了唯理論的泥坑。
什么是“非量”呢?他說:“從現量的感覺到比量的抽象概念,中間還需有‘直覺’之一階段;單靠現量與比量是不成功的。”“直覺就是‘非量’。”(第72-73頁)人們對于客觀的物質世界所感覺到的一切,不論是聲音之妙,繪畫之美,糖果之好吃等等,都不是它們本身所固有的,而是人們的直覺所妄加上的,這種特殊直覺作用是萬能的,它給予客觀世界的乃是客觀世界所沒有的。
梁漱溟既然以發揮孔子學說為自己的主要任務,所以他在借用唯識學來攻擊唯物主義認識論之后,又立刻以最大的力量從古代儒家的書堆中去尋找形而上學的黑貸,企圖與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相對抗。他說:中國“有一個為大家公認的中心意思,就是‘調和’。”所謂“調和”,就是“相對待兩意味或兩勢力”之間的調和,“一切事物都成立于此相反相成之調和的關系之上。”(第118頁)這里我們可以看出:梁漱溟把中國古代關于相反相成的具有辯證法因素的思想,歪曲為折衷主義,把事物的發展變化歸結為對立雙方的“調和”,否認對立雙方的斗爭性,因而在實質上也就取消了辯證法。
梁漱溟的社會歷史觀也是唯心主義的,他露骨地主張個別天才人物是歷史的決定力量,否認社會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他認為歷史和文化是由少數的天才人物創造的,因為天才人物有一種不假于外的創造能力。中國的歷史和文化就是由“黃帝至周公孔子幾個人”創造出來的,人類如果沒有他們,那末歷史就要停頓,文化就要滅亡,顯然這是一種唯心主義的英雄史觀。
梁漱溟認為,決定人類生活和歷史發展的還有一種神秘的“精神”或“意欲”,而且由于這種“精神”或“意欲”的活動方向不同,也就出現了人類生活和歷史發展不同。因此,他宣稱人類文化的發展有三條“路向”:一條是“以意欲向前要求為根本精神”的“西洋文化”;一條是“以意欲自為調和,持中為其根本精神”的“中國文化”;一條是“以意欲反身向后要求為其根本精神”的“印度文化”。(第55頁)這是文化、歷史發展的第三步驟。人類歷史的發展是由科學、理智,走向“玄學”、“直覺”,再走到宗教、“現量”。由向前發展的要求,進而“盤旋不進”,“安于現狀”,最后是要落到“厭世”、“出世”。顯然,這是一種唯心主義的歷史倒退論,實際上就是為其政治上的封建復古主義作哲學上的論證。
梁漱溟鼓吹儒家與佛家的唯心主義與形而上學的同時,也大力販賣西方資產階級的生命派哲學,妄圖用外國資產階級哲學來武裝自己的封建復古主義,從而形成了東西方反動哲學的雜拌,這是中國現代一切地主資產階級哲學的一個重要特點。
上一篇:東西文化及其哲學
下一篇:兩宋農民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