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時期,外戚指皇帝的母族、妻族,即太后、皇后家系。皇室嫁娶,不出世家大族,外戚是其中最有勢力的家族。宦官則是宮中侍奉皇帝及其后妃的閹人,大都出身微賤,為帝王所役使的家奴。他們能經常接近皇帝、傳達詔令,掌理文書,實際握有很大權力。東漢王朝專制體制加強,促成外戚、宦官專權和他們之間的爭斗。章和二年(88)漢章帝卒。和帝十歲即位,竇太后臨朝,以竇憲為侍中,內斡機密,出宣誥命。其諸弟皆居親要之職。竇氏奴客緹騎,殺人越貨,橫行京師。永和四年(92),和帝任用宦官鄭眾,消滅竇氏勢力。外戚與宦官斗爭開始。安帝時,外戚、宦官并用,形成共掌朝廷大權局面。順帝時期,擁順帝登帝位的宦官孫程等十九人皆得封侯,宦官勢力大增。他們可充任朝官,養子封爵。以后,順帝又扶植外戚勢力,相繼拜梁商和梁冀父子為大將軍。順帝死后,梁太后和梁冀先后選立沖、質、桓三帝。梁冀掌握實際大權。專權近二十年。他的宗親姻戚充斥朝廷和郡縣。官吏升遷,皆要向他謝恩。又在洛陽周圍強占土地,調發卒徒,興建苑囿,綿延近千里,還占奪幾千口良人作奴婢,名之曰“自賣人”。對郡縣調發比過去增多十倍,人民大批被榜掠割剝,死于菙楚之下。延熹二年(159)梁太后卒,單超等五人同日封侯。他們“手握王爵,口含天憲”,權勢達于頂點。宦官的兄弟姻親臨州宰郡,殺人越貨,與盜賊無異。延熹十年(167)桓帝卒,靈帝繼位。竇太后臨朝,太后兄,大將軍竇武掌朝政。竇武和太傅陳蕃圖密誅滅宦官,事泄,竇武、陳蕃被殺。中平六年(189),皇子劉辨繼位(少帝)。何太后臨朝,大將軍何進密謀召邊將董卓進京,誅殺宦官。宦官先誑殺何進。何進同謀者,士族袁紹發兵攻宦官,盡殺大小宦官兩千余人。董卓進洛陽,逐袁紹,廢少帝,另立漢獻帝,地方軍閥主宰政權。隨著皇權衰落,寄附其上的外戚、宦官也都自然瓦解。和帝以來,外戚、宦官交替專權,是封建統治集團內部矛盾在專制制度下的尖銳表現。外戚和宦官都擁立幼主,排除異己,竭澤而漁,同樣殘忍貪暴。深入了解可參閱《后漢書·宦者列傳》、《后漢書·外戚列傳》以及翦伯贊《秦漢史》有關章節。
上一篇:東漢地主田莊
下一篇:東西文化及其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