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杼的解釋?投杼的典故與出處
《戰國策·秦策二》:“昔者曾子處費,費人有與曾子同名族者而殺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參殺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殺人。’織自若。有頃焉,人又曰:‘曾參殺人。’其母尚織自若也。頃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參殺人。’其母懼,投杼,逾墻而走。夫以曾參之賢,與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則慈母不能信也。”后以此典形容流言可畏。唐·李白《上安州裴長史書》:“何圖謗言忽生,眾口攢毀,將恐投杼下客,震于嚴威。”唐·韓愈《釋言》:“市有虎,而曾參殺人,讒者之效也。”
上一篇:心游魏闕的解釋?心游魏闕的典故與出處
下一篇:投筆的解釋?投筆的典故與出處
中國詩起源于先秦,鼎盛于唐代。中國詞起源于隋唐,流行于宋代。詩詞是闡述心靈的文學藝術,詩言志,歌詠言,聲依詠,律和聲。中國傳統詩詞文化是世界文化文學上最獨特而美好的表現形式和文學遺產,詩詞是漢語特有的魅力和功能,這是其它任何語言所沒有和不能的。詩詞之美,止于臻美。品詩文網旨在弘揚中華名族的詩詞文化,傳承我中華文明。
上一篇:心游魏闕的解釋?心游魏闕的典故與出處
下一篇:投筆的解釋?投筆的典故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