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教”自古就有
很多人覺得“胎教”是個新詞,屬于新生事物。然而,我國古代其實就有非常完整的胎教理論,而且我國是世界上最早提出胎教的國家。
兩千多年前的《黃帝內經》就有關于“胎病”的論述。《大戴禮記·保傅》對于胎教作出了更為明確的描述:“古者胎教,王后腹之七月,而就宴室。太史持銅而御戶左,太宰持斗而御戶右。比及三月者,王后所求聲音非禮樂,則太師瑟而稱不習;所求滋味者非正味,則太宰倚斗而言曰:不敢以待王太子。”這段話的意思是說,皇后懷孩子七個月時,就要搬出自己的寢宮住在別的宮里,不該看的東西不看,不該聽的東西不聽,所聽音樂和所嗜口味等,都要有所節制。
據《史記》記載,周文王的母親太任是歷史上第一個對孩子進行胎教的人,周文王出生后非常聰明,很可能就是胎教的原因。文王的孫子周成王也接受過胎教,長大后也是智力超常。周朝就這樣用胎教的方法來培養接班人。到了漢代,關于胎教的內容在很多書籍中出現,胎教學說初步形成。宋代名醫陳自明在《婦人大全良方》中就有專門的“胎教論”。賈誼《新書》也有專門的《胎教》篇。胎教學說在明代得到進一步完善和發展。清代陳夢雷等人把歷代的胎教學說匯集一起,立為“小兒未生胎養門”。
古人還曾這樣總結過:“訓子須從胎教始,端蒙必自小學初。”可見,“胎教”自古就有,并不是什么新鮮事物了。
上一篇:“背水一戰”里有什么典故
下一篇:“路、軍、府、州”各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