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帝啼鵑
【概說】
望帝是傳說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他在位時關心百姓疾苦,很受民眾愛戴。后來,他禪位給臣子鱉靈,自己退隱西山。他死后精魂化為杜鵑鳥,啼聲凄切,以致口中流血。后來人們就經常把“啼鵑”比作悲哀凄慘的啼哭。
【故事錦囊】
上古時期,蜀地有一位賢明的君主叫杜宇。他在位的時候,很關心百姓的生活,并教導人民種植莊稼。他深受百姓的愛戴,百姓們尊稱他為望帝。
有一年,蜀地發大水,望帝日夜操勞,仍然想不出一個根治水患的辦法。當時,與蜀地相鄰的荊州有個叫鱉靈的人,他駕著一葉小舟沿長江溯流而上,到了蜀國。望帝見他談吐不凡,頗有一番治世壯志,確實是個人才,便讓他去治理水災。鱉靈一上任,便帶領數萬名民工,叩石墾壤,疏浚河道,修筑堤壩,植樹造林,歷盡千辛萬苦,終于治理了水患,百姓也得以重返家園。
鱉靈治水成功凱旋之后,望帝因他治水有功,把帝位禪讓給了他,自己則到西山隱居修道。沒想到鱉靈原來品行不正。他入主蜀宮之后,驕奢淫逸,不久便掏空了國庫。為了滿足私欲,他開始橫征暴斂,搞得百姓們怨聲載道。消息傳到了西山,望帝懊悔不已,痛恨自己看走了眼,郁郁寡歡,不久就病故了。
望帝死后,化作杜鵑鳥,叫聲哀怨。他一直沒有忘記他的人民,每到早春的時節,他都在山中呼喚著“布谷,布谷……”人們聽見這種聲音,都說:“這是我們的望帝杜宇啊!”于是互相勉勵:“是時候了,快播種吧!”或者說:“是時候了,快插秧吧!”因此,人們又稱杜鵑鳥為布谷鳥。
【知識庫】
三省六部制
“三省六部制”是中國封建社會中的一套組織嚴密的中央官制。最早開始于三國曹魏時期,隋朝時正式確立,唐朝時進一步完善,一直延續到清代。“三省”在各朝有些許變動,但“六部”基本沿襲下來。“三省”指的是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六部”指的是吏部、兵部、禮部、刑部、戶部、工部。
上一篇:國學《有志者,事竟成》賞析
下一篇:國學《李冰與都江堰》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