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文藝美學要略·論著·《繪畫論》
狄德羅著。前五章發表于1766年,全文出版于1795年。內容豐富,說理透徹,比較全面地反映作者的現實主義美學原則。在《繪畫論》中,這種原則主要表現在以下的幾個主要觀點上:
一、尊重現實,忠于自然,強調藝術表現的真實性。書的開篇便申明作者“對于繪畫的古怪想法”,其實這種想法是來自古希臘學者亞里士多德的“摹仿說”的。他以一個幼年失明的婦女和一個駝背的男人為例,來說明“摹仿得愈完善,愈能符合各種原因,我們就會愈覺得滿意?!币驗槿魏涡问剑还苁敲篮玫倪€是丑惡的,都有它們內在的因果關系,都存在所以美好、所以丑惡的原因。那個失明的婦女,眼珠下陷,眼皮把眉毛拉下來,雙頰略微聳上去一點,上唇略翹,甚至頸部、肩部、喉嚨都受到影響,整個面部出現了變形。那個駝背的男子,整個肢體呈現一種奇形怪狀,顯出受壓抑的痛苦的神情。這一切都是自然本身應該具有的樣子,只要畫家“能夠覺察到這些畸形中間自有一種隱秘的聯系和一切必然的配合”,就能真實地表現自然的關系,得到欣賞者的認可。
從強調藝術真實的現實的觀點出發,狄德羅對門類畫家和歷史畫家進行了比較。他把摹仿靜物的人稱作門類畫家,把摹仿生物的人稱作歷史畫家,他對當時歷史畫家的批評是“杜撰的東西很多,真實的東西很少”;而對門類畫家則是“杜撰的東西很少,真實的東西很多?!钡业铝_的真實論不是對自然的抄襲,他認為門類畫家雖然面前既有實物可供參驗,但因為他們缺少想象、詩感,缺少精細的研究和觀察,因此缺少“更嚴格的摹仿”。而歷史畫家則憑主觀想象的多,因此缺乏歷史的真實。總之,真實不是單純的摹仿,也不是隨意的杜撰,作到真實不是件容易的事,這樣, 《繪畫論》中關于真實的論述比起古希臘學者們的論述就深刻得多。
二、強調藝術形象性的特點,重視事物個性化的特征。《繪畫論》中說: “世界的每一部分,每一個國家;一個國家的每一個省;每一個省的每個城市;每一個城市的每一家;每一家的每一個人;每一個人的每一個時刻,都有它的像貌,它的表情。”藝術要精細地刻畫這些表情,因為它是“情感的形象”。情感雖然是心靈的東西,但“心靈的每一個活動都表現在他的臉上”,這和我國古代“情動于中而形于外”的說法是一致的。不僅如此,表情也因環境、時代而異,因人而異, “在社會里,每一階層的公民都有它的特性和表情,手藝人,貴族,平民,文人,教士,法官,軍人等等?!崩L畫就是要描繪出各種各樣的性情和容貌。當然這種描繪決不僅僅是酷肖形似,而是要依據藝術家對生活的體驗來進行補充,表現在創作心理上,便是發揮主體的想象。去創造完整的藝術形象。如果一部作品所產生的效果還不及一份報紙,那“原因是這些人缺乏想象,也缺乏妙想”,因此他們也表達不出任何偉大而有力的思想。狄德羅從歐洲繪畫的審美實踐的經驗,充分肯定了想象的作用。
三、描述了審美心理過程。首先,作者指出,審美判斷取決于經驗。米開朗基羅為羅馬圣彼得教堂圓屋頂設計的圖樣,是以一條弧線作為最有支承力的線。米開朗基羅為什么有這樣設想呢?是他從日常的生活經驗得來的,是他從生活中獲得了最初的形象,然后經過詩意的拓展而成。狄德羅在自然與藝術家之間的互為影響方面,抓到了最本質的東西。從這一基點出發,欣賞能力的獲得,也是由于反復的經驗而獲得的敏捷性,也就是在欣賞藝術時,能迅速抓住美好的東西并且為之所感動。經驗是創作和欣賞的先決條件。其次就是主體的感受力, “感受推到極致,可以使人失卻明辨之智”,這是只有感受而無理性參與的結果。因此,審美判斷時理智的作用是不可缺少的, “理智”時常糾正感情的過于匆促的判斷,而重予審定?!边@樣才使得有些作品經過時間的考驗,獲得應有的評價。
《繪畫論》還對美的客觀性特征,真善美的關系等進行了精辟的論述。
上一篇:中國文藝美學要略·論著·《紅樓夢評論》
下一篇:外國文藝美學要略·論著·《給阿·馬·高爾基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