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藝美學要略·學說與流派·美刺
中國古代藝術美學的范疇之一。唐代詩人白居易在論自己的諷諭詩時首先使用“美刺興比”這一概念,并稱自己是“惟歌生民病”,是“為君、為臣、為民、為物、為事而作”。可見,盡管“美刺”有美善刺惡兩方面的意義,但中心是“刺”,即詩歌諷諭或批評時政的社會功能。
以美刺論詩,濫觴于孔子??鬃釉岢鲞^興觀群怨說,認為“詩可以怨”,可以“邇之事父,遠之事君”。何謂“怨”?孔安國說:“怨,刺上政也”,“怨而不怒。”孔子這種重視詩歌社會作用的見解,極大地影響了后代的詩歌創作和詩歌理論,最典型的要數《毛詩序》: “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主文而譎諫,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戒,故曰風”; “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廢興也?!痹娦蜃髡咴诰唧w分析詩經作品時,常常貫徹這一原則,將本來屬于詩歌創作中的比興手法附會為隱蔽的諷諫作用。此后,儒家論詩無出其右。如東漢鄭玄: “賦之言鋪,直鋪陳今政教善惡。比,見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類以言之。興,見今之美,嫌于媚諛,取善事以勸之”。完全將比興解釋為用來表現政治倫理的一種手段。劉勰:“興則環譬以托諷,”“興之托喻,婉而成章,稱名也小,取類也大”?!氨蕊@而興隱,”“詩刺道喪,故興義銷亡”。陳子昂: “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漢魏風骨,晉宋莫傳;然而文獻有可征者。仆嘗暇時觀齊梁間詩,采麗競繁,而興寄都絕,每以永嘆,竊思古人,??皱藻祁j廢,風雅不作,心耿耿也”。此外,李白、杜甫、白居易、元稹等人都發表了類似的意見。
“美刺”說反映了我國古代詩歌創作直面現實、揭露時弊、干預生活的現實主義傳統。這一傳統與孔子詩教是一脈相承的。并且是對前者的發揚光大。由于孔子在說“詩,可以怨”時,首先就提到了“詩,可以興”,因而后人說美刺時也往往將它與比興風雅聯系在一起。這固然說明了我們的古人浮諳詩歌創作的奧秘,但同時也反映了儒家詩教中“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的中庸精神。盡管其間也時有對中庸精神的突破。以美刺說詩這一傳統,影響了中國詩壇幾千年,一直到今天。
上一篇:文藝美學基本理論·美
下一篇:外國文藝美學要略·學說·美即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