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審美分類創造·年畫
是中國繪畫的一種形式。這種繪畫體裁是伴隨著中國的農歷春節喜慶新春和除兇避邪的民間活動而產生的,所以稱之為“年畫”。
年畫是中國人民最喜愛的繪畫種類之一。由于中國長期的封建社會,人民受著多重的壓迫、剝削,壓抑在心里的要求在現實得不到滿足,所以希望能把自己內心的祝福和美好理想,通過某種可以寄托精神的外在物質表現出來。年畫這一畫種就是代表著人民的種種祈望、追求而出現的。
年畫的題材很廣泛,凡是為人民大眾所了解,又符合人民大眾要求和愿望的,都可以成為年畫的創作題材。年畫大都帶有祝福新年,對未來充滿希望的內容。如“發財進寶”、 “年年有余”,反映了中國人民渴望擺脫貧困,過上富裕生活的希望, “龍鳳呈祥”等則表達了中國人民向往美好事物出現的浪漫主義幻想。此外,年畫也借助歷史、傳說、神話等題材表達了愛國主義、人道主義,歌頌真善美、鞭笞假惡丑,追求正義、平等、自由、幸福等思想。
年畫的最大特征是深刻的寓意性,即寓情于物、借物傳情、以古喻今,如《金魚滿塘》的寓意是“金玉滿堂”; 《福壽如意》的含義則借用蝙蝠和桃的形象來揭示。從年畫的藝術形式特點上,可以感受到:飽滿的構圖、鮮明的形象、似乎潛在有盼望大團圓,祈愿豐收和吃飽飯等意思;挺拔的線條,則反映出健康、有力的含意;鮮艷的色彩,體現出火紅喜慶的意思。中國人偏愛紅顏色,它象征太陽、溫暖、熱鬧、吉祥等意思,所以年畫上,人們掛紅燈籠、穿紅襖、扎紅頭繩,不光鞭炮是紅的,連鯉魚也多畫成紅的; 富于裝飾性的畫面, 則呈現中國繪畫的一個特征和中國人民的審美習慣。 濃厚的生活氣息和極富表現力的畫面, 則把年畫與人民緊緊地連在一起。
年畫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 其中有門畫 (有獨幅的和對開的) 一般以表現門神為主; 中堂,一般掛在房屋正中, 兩邊配有對聯; 四條屏,一般以表現四季風光,四季花卉為主, 還有橫的或豎的單開獨幅年畫等等。
中國民間年畫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傳統。 早在公元一、 二世紀時, 就有于年節時在門上、 墻上畫神像以避兇祈吉的風俗。 1909年發現的南宋時期的刻印木版年畫《隋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是目前能見到的最早的一幅木刻年畫。 到了十五世紀左右, 木板年畫發展成為一種獨立的藝術形式, 十七、 十八世紀年畫發展到了高峰, 廣泛流傳在廣大農村和城鎮。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年畫產地有; 天津的楊柳青、蘇州的桃花塢,山東的濰坊,四川的綿竹,廣東的佛山等地。 而且各地的年畫都有各自的地方特色。 二十世紀初, 上海開始有膠板印刷的“月份牌”年畫, 兼用作商品廣告。 解放以來,新內容新形式的年畫, 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 推陳出新, 更加豐富多彩, 獲得更加蓬勃的發展, 又相繼出現了象年歷、掛歷、 攝影年畫等新風格的年畫。
上一篇:外國文藝美學要略·人物·帕克
下一篇:外國文藝美學要略·人物·龐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