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解放軍出版社將再版《志愿軍一日》。《志愿軍一日》出版于1956年10月,出版后一時洛陽紙貴,一書難求。郭沫若、茅盾、巴金等多位文學大師或為該書親自作序或撰寫評論文章,成為軍事文學史上的佳話。書中那生動詳實的戰爭記錄和志愿軍官兵舍生忘死、敢打必勝的英雄氣概,深深影響和教育著后來的人們,至今仍是我們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教育的生動教材。
本期長征副刊特刊發其中4篇文章(略有刪節),讓戰爭親歷者的講述,帶領我們回到70年前那段艱苦卓絕的歲月,一起感受信仰的力量和勝利的榮光。
——編 者
敵人從四次戰役在橫城地區遭到我軍嚴重打擊之后,不愿接受教訓,又糾集了兵力,以英聯邦部隊、李偽軍第一師、美帝國主義第三師、第二十五師等部,從漢城逐步向北推進,三月初進至臨津江的東南岸。
臨津江是朝鮮中部的一條大江。敵人依托了這條江水,利用一個多月的時間,在江南岸構筑了較堅固的防御體系,塹壕、交通壕、地堡、鐵絲網、地雷布滿了個個大小山頭。敵人妄想憑借著臨津江天險和長期設防,來阻擋我軍的反擊。
我軍一支支部隊,從不同的地區,以長途行軍進抵臨津江北岸,任務是:突破臨津江,殲滅當面英二十九旅、李偽軍第一師,并切斷美第三師、美第二十五師南逃的退路,以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粉碎敵人北犯的陰謀。
正當我軍緊張地進行戰前準備的時候,第一屆祖國人民赴朝慰問團不辭艱苦來到了前線,帶來了祖國人民和毛主席對我們的關懷和期望。當時,敵機十分瘋狂,白天很難進行慰問活動,就在夜間舉行小型的集會,由各單位派代表參加。我們開會的樹林上空,往往被敵機投下的成串的照明彈照得雪亮。愛國藝人常寶堃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為我們演出相聲,不幸他光榮犧牲了。同志們感激祖國的心情和痛恨敵人的心情,是火一般難以壓制的。
在這時,我們第一仗就把江北岸的敵人驅逐到了南岸,部隊進入北岸陣地。
我們的指揮所就前進到原來部隊集結時構筑的一些矮小的掩蔽部里。這些掩蔽部小得很,在里面直不起腰,連地圖也沒法張掛,只好貼在雨布上,再把雨布掛起來。特別是又正逢下雨,洞里不住地滴水,滴在地上積成一個個小水潭。就在這樣的掩蔽部里,我們進行著戰役的組織和指揮,各部隊的情況報告通過各種通信工具送到這樣的洞洞里來,給各部隊的作戰命令也就從這樣的洞洞里發出去。在這里,應當十分感謝通信部隊的同志們。有時電臺被敵機炸了,電線炸斷了,他們有的付出自己的生命來保證通信聯絡的暢通。
突破臨津江的戰斗開始了,敵人用盡一切伎倆阻擊我軍渡江。敵機晝夜不停地轟炸掃射,密集的炮火瘋狂地向江岸、江心轟擊。每一個橋梁、渡口和徒涉點都被嚴密地封鎖了。在指揮所,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江面和主要突擊方向的情形:白天,江兩岸20余里路的地面上彌漫著一片硝煙和炮彈的煙柱;晚上,遍地都是火光,敵人汽油彈打著了的樹林、村莊在燃燒。天上敵機在不斷投下成串的照明彈,再加上對岸敵人探照燈不停地照射,整個江面上如同白晝一樣。這還只是看得到的情形,此外,在江南沿的水中,還有看不見的附防設備:數道鐵絲網,密密的地雷……但就是這樣也阻止不住渡江的英雄們。當渡江的命令從我們這里發到部隊之后,戰士們從眾多的突擊點上,冒著敵人的炮火,涉過百尺寬、齊腰深的江水,向對岸沖去。
4月22日23時,我接到了前面部隊的報告:我們勝利地突破了天險臨津江。
在突破戰中,我們消滅了偽一師一部及英二十九旅的大部,其中皇家第一團被全部消滅,繳獲了坦克60余輛。
突破臨津江,占領了江南岸橋頭陣地之后,就展開了向敵主要陣地的進攻。各部隊迅速突破了敵人的防線,向敵人縱深推進。在這里,我不可能一一記述那數不清的英雄的名字和他們那些英雄的事跡,只介紹這樣一件事就夠了:在正面攻擊的同時,我們一個偵察支隊和某團的三營向敵后突進。他們從敵人的防線中穿過,邊打邊走,20小時打垮敵人7次阻擊,前進60公里,占領了通向漢城的交通要道議政府附近的一個制高點——道峰山,炸毀了山下公路的鐵橋,阻攔了敵人的退路,堅持戰斗四晝夜,成了插在敵人心臟的一把鋼刀。最后與我正面部隊會合,把敵人趕到了漢城附近。這支部隊榮獲了“道峰山營”與“道峰山支隊”的光榮稱號。
我們指揮所是隨在部隊后面過江的。那天下著不大的雨,是個蒙蒙的霧天。我們趁白天涉過了齊腰深的江水。在江水里,我看到被炸爛了的鐵絲網、被起出的地雷。岸上則到處都是敵人的尸體和散亂的物資。公路兩旁還有被我們炸毀的敵人的坦克。繳獲來的坦克在我軍戰士的看押下,由俘虜把它們開向江北岸。路上,迎面可以碰到我們的戰士興高采烈地押著一群群的俘虜走下戰場。俘虜們形形色色,一個個滿臉泥巴,蓬頭露膀子,有的褲子也穿得前后顛倒了,有的還貪婪地吃著我們戰士給他們的干糧。
就在部隊向漢城及其東南前進時,我和指揮所隨著向東南轉移。這天太陽很猛,白天徒步前進,每人手里拿一把樹枝,一面遮陽,一面當作防空的偽裝。部隊拉開距離,在曲折的小山道上分散運動,一天前進了70多里,爬了三座大山。我有一段時期沒有長途徒步行軍了,驀然走這樣遠,不免有些疲勞,但一路看到我軍勝利的景象和敵人的狼狽相,卻也很興奮。
敵人還是有著裝備優勢的,敵人是機械化,我們靠兩只腳,為什么敵人還逃不掉吃敗仗呢?其實這是容易理解的:我們的戰士都是具有高度愛國主義與國際主義精神的英雄,在我們面前,一切艱苦困難,都以忘我的精神克服了,忍耐了。因為部隊前進速度快,運輸糧物接濟不上,戰士攜帶了7天的干糧吃了12天。當他們干糧吃完了,寧肯到河邊、山上采柳樹葉子和野菜吃。為了愛護朝鮮人民,他們不肯吃田里的麥苗。有的鞋子磨壞了,就赤著腳走路。他們有的負了幾處傷還堅持戰斗。我和幾位重傷員談話時,他們說:“我沒有完成任務就負了傷,覺得很慚愧,對不起首長,對不起毛主席和祖國人民!”這就是我們戰士的高貴品質。在這樣的戰士面前,什么樣的江不會被突破,什么樣的敵人不會被殲滅呢!(作者時任中國人民志愿軍副司令員)
上一篇:朱秀海《朱秀海:瀘州高粱紅了》
下一篇:《遠行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