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28日晚7時,是個讓我難以忘懷的時刻。京津廊滄等地的30多名弟子相聚在天津迎賓館6號樓,為恩師湯吉夫先生祝賀80大壽。一眨眼,國慶長假過去了,可只要想起為先生祝壽的情景,想起見到恩師的高興與激動,想起壽宴上先生的諄諄教誨,我就激動不已。
時光像流水,不經意溜走,歲月如刻刀,把以往雕為記憶。這次,我有幸陪同在京津工作的王晨、雪松大姐參加恩師的生日宴會,細細品味先生用心血把我們哺育、對弟子關愛引領提攜的恩德。在我們工農兵學員眼里,湯先生是真誠為學生導航的良師。而今,我們畢業40年了。在推心置腹的交談中,深感先生是我們的旗幟,是學生的驕傲與自豪。愛母校、尊師長的情分,一直珍藏在心底。在同學們心目中,廊坊師專不是北大、清華,卻勝似北大、清華。不少公開場合,每每有博學多識的老領導,說我是著名作家湯吉夫、著名詩評家苗雨時的學生時,總感到臉紅心跳,表情十分不自在。說心里話,真是生怕辱沒了恩師的名聲。
湯先生,1958年上海師范學院中文系畢業,當年分配到河北省香河中學任教, 1975年調入廊坊師專,先后歷任中文系主任、校長,是受人尊敬的名師。我們那批學生有一個共同的感覺,湯先生對學生的愛,滲透在對學生的一言一行中。先生主張因材施教、以情動人,陶冶性格、增進知識,激起共鳴、提高興趣,在施教中做到了“染情”、“益智”、“添趣”。在那個特殊的年代里,有的老師難以認真地教,不少學生也不去認真學,而湯先生卻有其執著的追求。在他的精心培育下,當年就有王晨、李文龍同學的短篇小說發表在《河北日報》上。
這次宴會,從不沾酒的湯先生特意準備了享有“北方小茅臺”美譽的迎春酒和燕潮酩,使佳辰美酒敬師尊的氣氛更為濃烈。先生欣慰直言,他一生做成了兩件事,一是在廊坊師專開辦了河北省第一個也是全國第一個作家班;二是把中國小說學會的辦公機構設在天津師范大學,培養了一批文學新人。先生的弟子知名作家許久東說,廊坊師專1984年至1986年的作家班是因為湯先生才辦的,此作家班被稱為“黃埔一期”,兩年的學習,使他們的文學生涯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30年來,都取得了各自的成就。他們中有小說家、詩人、評論家、雜志編輯、媒體人,甚至有將軍、學者、文藝工作領導者,培養出何玉茹、張立勤、靳亞利、聞章等一批作家,形成活躍在文壇的一支河北勁旅。
1988年,先生調入天津師范大學任文學院教授。曾獲得曾憲梓教育基金獎,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并長期擔任中國小說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發表各類文體的作品六百多萬字,結集有《湯吉夫短篇小說集》《湯吉夫中篇小說選》《湯吉夫小說選》《遙遠的祖父》《知識者生存》,以及雜文、隨筆集《津門亂彈》《湖邊記憶》《書齋內外》,報告文學《郭樞儉印象》,長篇小說《朝云暮雨》和《大學紀事》等,作品曾數十次在全國、省市和各地報刊的評獎中獲獎。
天津日報經濟部主任韓曉晶,是湯先生天津師大的親炙弟子,小學妹的激情發言,像女兒感恩的訴說,動情地贊揚先生春風拂面的愛心,熱情大度的胸懷,學富五車的智慧,睿智優美的文字,把奉獻作為快樂,把給予作為幸福,像太陽一樣為學生播灑光和熱,使學生變得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努力完成自身生命的追求。從各位師友的話語中,我再次感受到了先生那亦父亦兄、亦師亦友的情懷和友誼。
天津師大文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趙利民教授對先生的敬慕和關切,李大鵬教授等三位弟子敬贈的壽字,道出了我們祝先生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的心聲。
上一篇:《那畦雪花豆是留給小鳥吃的》張平散文賞析
下一篇:《難忘軍校》馬譽煒散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