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姜麗華
許淇
白夜,我騎著馴鹿,在森林中漫游。
我想唱一支歌,但我不愿啟齒;我想吹口哨,卻又不忍打破這透明的凝靜。呵,世界是銀色的!在一塊亮銀的底版上,鑄鏤了花紋——用熏蚊蚋的篝火的青煙篆寫。這半暗不明、不是白晝又象白晝、似睡非醒的界限,只酩酊的鹿鈴在那邊緣迂回。我前方是七叉的鹿茸撥開花蔓;我胯下是月白的馴鹿的脊背,載著我,在銀灰的朦朧中浮泛……
白夜,我騎著馴鹿,在森林中漫游。
森林中滿涵著迷離的斑駁的樹影,好象麗天的繁星,閃著無數神秘的眼睛。莫克湖上空高曠的夜,反若濃霜覆蓋大地,雪野一般地潔凈。呵,野刺玫的香氣多么濃!如同彌漲的暗潮,涌來纏綿的懷戀。
白夜,我騎著馴鹿,在森林中漫游。
我不知向何處去?又不知奈此良夜何?我是受北極光的指引?為什么不由己地驅著馴鹿向守林人的小屋靠近?在莫克湖邊,白天鵝忽然從夢里醒來,聽得見它沐浴的輕輕潑水聲……停,快停,莫驚動它,我的馴鹿!也莫驚動守林人的女兒——鄂倫春的艾吉倫,她和打獵的青年阿瑪哈,就象連枝的白樺,在透明中入定。于是,代……替我唇邊的歌和口哨,北極光搖蕩而消溶,消溶于真正的黎明……
白夜,我騎著馴鹿,在森林中漫游。
白夜在興安嶺只能停留一天,可是,只享有一天白夜的興安嶺卻分外的美麗與妖嬈。
大自然把白夜賜給了興安嶺,于是,興安嶺有了透明的凝靜,鑄鏤了花紋,有了似睡非醒的界限,森林的天空上閃著神秘的眼睛,白天鵝驚喜地沐浴,森林的兒女結成了連枝的白樺……這一切都發生在白夜,形成一個奇妙的組合。詩人的情思隨著這一組合的畫面起伏波動,就象馴鹿漫游一樣,容與自然,了無忙迫。
在詩人畫筆的款款描繪中,與人類形成相互默契的和諧,詩篇以聯翩而至的魅人意象創造了一個仙境般的藝術天地,那圖畫般的色調、樂曲般的旋律、舞步般的節奏,都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它來自詩人對興安嶺白夜的新奇體驗,同時也融入了詩人對興安嶺自然景觀和森林兒女的驚羨之情。基于這種情感,詩人才不愿打破他感受到的凝靜,于是自然和人類就達成了和諧的交融。這是詩篇的意境顯現,它是相當完美的。
上一篇:《登樓賦》鑒賞
下一篇:《白楊》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