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曹增渝
希門涅斯
啊,怎樣的燦爛,怎樣的芬芳!
啊,看草原如何的笑!
啊,大清早上,怎樣的音樂!
——通俗民謠
一天早上,在睡眠惺忪之中,我讓喋喋不休的孩子們吵得無法安寧。到了最后,簡直無法睡下去,便苦惱地從床上跳起來。我打窗口向田野望去,便曉得那喧鬧的罪過是屬于雀鳥們的。
我走出果園,感謝上帝給我這蔚藍(lán)的一天。千千萬萬無法抑制的樂曲在清潤的喉間流淌!燕子反復(fù)的啼囀,繚繞向水井的深處;山鳥向墜落桔子吹口哨;火燦燦的黃鳥在橡樹間饒舌;白鷴鳥打桉樹的樹梢,紡成細(xì)長的笑語;而在大松樹上,麻雀們在爭吵起哄。
怎樣一個早晨啊!太陽在大地上散發(fā)金的銀的歡樂;百色的蝴蝶四處游蕩:在花間,穿房入舍,在噴泉那邊。周圍的田野,土地正在爆裂,一個健康的新生命騷動著。
我們仿佛在一個龐然的光的蜂房之中,那是一朵巨大的火玫瑰燃燒的中心。
(傅一石 譯)
在這篇抒情短章里,作者并未刻意地雕琢字句炫耀才情,而只是隨手記下了一段生動的感受。從早晨被喧鬧的鳥雀吵醒,到走出果園縱情欣賞鳥類的千啼百囀,這似乎是每個人都能隨時遇到的最普通的田園生活場景。然而深入地體味一下,你又會覺得并非如此簡單。因?yàn)檫@里燃燒著作者對春天、對大自然的那種火熱的激情。正因?yàn)槿绱耍拍荛_放他的全部心靈如癡如醉地傾聽這種迷人的“春之聲”,他才能在太陽的光芒中看到“金的銀的歡樂”,才能感受到周圍的田野中騷動著的健康的新生命,最后,也才會產(chǎn)生自己正置身于一個龐然的光的蜂房之中、置身于“一朵巨大的火玫瑰燃燒的中心”這種奇妙的感覺。
中國古代的詩人寫春天,大多偏重于寫視覺,寫春天的色彩,象“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桃紅又是一年春”、“春色滿園關(guān)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等等;希門涅斯在這里卻是著意寫聽覺,為我們精心錄制“春之聲”。寫視覺,主體和客體之間似乎總有一種審美距離;寫聽覺,尤其是在這篇散文詩中,那種音樂和激情的潮水總是不斷地向我們涌過來,涌過來,直至淹沒我們的全部身心。這里顯示的恐怕不只是作家不同的藝術(shù)個性,而且包含了東西方文化的差異。
上一篇:《春天》鑒賞
下一篇:《春天不只是歡笑》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