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51】社會學的想象力
(〔美〕C.賴特·米爾斯著,李康譯,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4萬字,2017年3月第1版,48元)
△10章:承諾;宏大理論;抽象經驗主義;各種實用取向;科層制氣質;各種科學哲學;人的多樣性;歷史的運用;論理性與自由;論政治。附論:論治學之道。
〇米爾斯:“具備社會學的想象力的人,就更有能力在理解更大的歷史景觀時,思考它對于形形色色個體內在生命與外在生涯的意義。社會學的想象力有助于他考慮,個體陷于一團混沌的日常體驗,如何常常對自己的社會位置產生虛假的意識。在這一團混沌中,可以探尋現代社會的框架,進而從此框架中梳理出各色男女的心理狀態。由此便可將個體的那些個人不安轉為明確困擾;而公眾也不再漠然,轉而關注公共論題”。
〇所謂方法,就是人們試圖理解或說明某事所使用的程序。而所謂方法論,就是對方法的研究。
〇休謨的名言說得好,我們不能基于自己的信念,推出我們該如何作為。我們也不能從我們相信自己應當如何作為中推出其他人應當如何作為。
〇所謂成為“方法”和“理論”的主人,就是要作為一位具備自覺意識的思想家,既從事實際工作,又能意識到自己從事的無論什么工作的潛在預設和隱含意義。
〇所謂觀念,就是有經驗內容的想法。
〇社會科學家最關注的是政治制度和經濟制度。
〇社會科學所處理的問題關乎人生、關乎歷史,也關乎它們在社會結構中的相互交織。
〇要理解一個社會,了解有關它的歷史的知識往往不可或缺。
(2021年3月27日中午閱畢)
上一篇:硅谷迷情:美國科技創新探秘
下一篇:科技到底改變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