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78】鄉土中國
(費孝通著,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7.2萬字,2013年9月第1版,2017年10月第6次印刷,24元)
△共14節:①鄉土本色;②文字下鄉;③再論文字下鄉;④差序格局;⑤系維著私人的道德;⑥家族;⑦男女有別;⑧禮治秩序;⑨無訟;⑩無為政治;?老統治;?血緣和地緣;?名實的分離;?從欲望到需要。
○這本書收集了費孝通于1946年在西南聯大和云南大學講授“鄉村社會學”時的講義,當時他應《世紀評論》雜志之約,分期連載而成,后于1947年初版于上海觀察社組織出版的“觀察叢書”中。1985年,《鄉土中國》重版于三聯書店,日后又陸續產生出多個版本。這次所據底本為1985年三聯書店版。
○教師主要是在引導學生敢于向未知的領域進軍。
○中國農民聚村而居的原因:①每家所耕的面積小,所謂小農經營,所以聚在一起住,住宅和農場不會距離得過分遠;②需要水利的地方,他們有合作的需要,在一起住,合作起來比較方便;③為了安全,人多了容易保衛;④土地平等繼承的原則下,兄弟分別繼承祖上的遺業,使人口在一地方一代一代地積起來,成為相當大的村落。
○孝,是心安。
○國家可以要求人民的服務,但是國家也得保證不侵害人民的權利,在公道和愛護的范圍內行使權力。
○權力本身是具有引誘力的,人有“權力的饑餓”。
○生死無常,人壽有限;從個人說這個世界不過是個逆旅,寄寓于此的這一陣子,久暫相差不遠。
○血緣社會是穩定的,缺乏變動;變動得大的社會,也就不易成為血緣社會。
○“人類先有行為,后有思想。決定行為的是從試驗與錯誤的公式中累積出來的經驗,思想只有保留這些經驗的作用,自覺的欲望是文化的命令”。(孫末楠)
上一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干部教育培訓教材?外交工作卷
下一篇:人性的弱點:暢銷全譯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