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62】西方哲學史·下卷
(〔英〕羅素著,馬元德譯,商務印書館,印張17 1/8,1976年6月第1版,38元)
卷三(近代哲學):1.從文藝復興到休謨;2.從盧梭到現(xiàn)代。
總說;意大利文藝復興;馬其雅弗利;埃拉斯摩和莫爾;宗教改革運動和反宗教改革運動;科學的興盛;弗蘭西斯·培根;霍布士的利維坦;笛卡爾;斯賓諾莎;萊布民茲;哲學上的自由主義;洛克的認識論;洛克的政治哲學;洛克的影響;貝克萊;休謨。
浪漫主義運動;盧梭;康德;十九世紀思潮;黑格爾。拜倫。叔本華、尼采。功利主義者。卡爾·馬克思。柏格森。威廉·詹姆士;約翰·杜威;邏輯分析哲學。
文藝復興雖然沒有產(chǎn)生重要的理論哲學家,卻在政治哲學中造就了卓越無比的一人——尼科羅·馬基雅弗利(1469—1527)。
“真信仰乃是一種愚癡”。
開普勒(1571—1630)是說明人假若沒有多大天才,憑毅力能達到什么成就的一個最顯著的實例。
伽利略首先發(fā)現(xiàn)加速度在動力學上的重要性,他是確立落體定律的第一人。
歷來有多少哲學家強調(diào)演繹的相反一面即歸納的重要性,在這類稟有科學氣質(zhì)的哲學家漫長的世系中,培根是第一人。
笛卡爾(1596—1650),近代哲學的始祖。《方法論》。
斯賓諾莎(1632—1677)是偉大哲學家當中人格最高尚、性情最溫厚可親的。《倫理學》。
萊布尼茲(1646—1716)是一個千古絕倫的大智者。
洛克(1632—1704)是一切革命當中最溫和又最成功的1688年英國革命的倡導者。
休謨(1711—1776),《人性論》。
盧梭(1712—1778),《懺悔錄》。
康德(1724—1804),《英國百科全書》上說:“因為他從來沒結(jié)婚,他把熱心向?qū)W的青年時代的習氣保持到了老年”。
黑格爾(1770—1831)。
拜倫。(1788—1824)。
尼采(1844—1900)。
馬克思(1818—1883)。
上一篇:薛兆豐經(jīng)濟學講義
下一篇:見證:我親歷的改革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