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69】問題中的哲學
(陳先達著,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35.5萬字,2014年4月第1版,75元)
△共三篇:哲學與哲學問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歷史周期率;文化與文化強國之路。
○中國哲學的獨特性表現在它有自己獨特問題,如無人問題、神形問題、義理問題、心性問題等等;而西方哲學則注重本體問題、認識與對象問題、感性與理性問題,等等。
○毛澤東曾把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比喻為望遠鏡和顯微鏡,望遠鏡可以看遠,高瞻遠矚;顯微鏡可以入微,察秋毫之末。
○應加強哲學與經濟學的對話。
○馬克思:“問題就是時代的口號,是它表現自己精神狀態的最實際的呼聲”。
○歷史前進的步伐是跳躍式的,有發展,有震蕩,有后退,有大步前進。
○權力是如何維持的?靠稅收。來自老百姓。人民群眾始終是歷史決定力量的最后“發言人”。
○社會穩定不等于社會和諧,但在和諧的社會中一定包括社會穩定。
○由全體人民共享改革成果才是改革成功的最終保證。
○毛澤東講過(對蘇聯)“衛星上天,紅旗落地”。
○要高度重視文化的當代價值,但要防止文化決定論。
○中華文化復興不是走尊孔讀經道路。
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學處于支配地位時并不都是中國最強盛的時期。
○求索之路:老師,發表的第一篇哲學文章,我的學術道路,我如何評價自己。
(2017年5月6日晨0:15閱畢)
上一篇:金一南講:世界大格局,
下一篇:零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