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1964
威廉·吉拉德·戈爾丁的代表作之一。小說中教長喬西林一心想要在圣瑪麗大教堂頂上加建四百英尺高的塔尖。在他心中,這件輝煌偉業源自“主的召喚”———“這座教堂是祈禱的示意圖,而我們的尖塔將會是最高層次的祈禱示意圖,主在幻象中向我———他無利可圖的仆人顯示了這一點。他選擇了我,他選擇了你,將這張示意圖填上玻璃、鐵和石塊。因為人類的后代需要令他們矚目的東西。”荒唐一旦被鍍上神圣的光輝就變成了崇高,盡管營造商羅杰告誡他,原本的教堂地基絕不可能承受尖塔的重量,喬西林仍然一意孤行要完成夢想。建造過程中,喬西林的知心朋友———懺悔神父安賽爾姆無法忍受工地傳來的灰塵和俚曲,心痛于教堂圣潔尊嚴的被擾,希望教長收回成命。而喬西林的堅持使這一段友情走向終結。隨著工程進行,地基不堪重負,石柱也跟著開始唱歌。羅杰提出停建請求。喬西林卻要將自己燃燒的意志帶到塔上,堅信塔尖會堅實豎立。塔不斷升高,石柱的歌聲越來越頻繁,羅杰再三向教長談起高度、地基、堅固程度及風力,還有令人不敢想象的建筑物倒塌的情景,并再次請求停工。教長卻用自己堅定的意志催促羅杰:繼續,一直蓋到頂。羅杰開始嗜酒,工人在建塔時死亡,恐懼、驚慌和煩躁籠罩著整個教堂。塔尖的建造接近尾聲,教長已躺倒在床,有時他會煩躁低語:“它倒了嗎?”他希望安賽爾姆能聽他的懺悔并原諒他,安賽爾姆最終原諒了這位只憑姨媽和國王的曖昧關系而平步青云的朋友。憔悴虛弱的教長還想求得羅杰諒解,卻為時已晚,羅杰已成為一個又啞又瞎的廢人。教長死時,塔尖如他所愿矗立著。但他的虔誠并沒有祈禱出奇跡,教堂尖塔最終還是在風雨中歪斜、坍塌。戈爾丁這部寓言式小說用象征和隱喻手法,展現了人的局限性,具有豐富的內涵。建造塔尖雖出自神圣目的,但付出的巨大代價卻使這項豐功偉績失去了本來意義。小說主人公教長自己淪為上帝奴役的同時,也在建塔過程中奴役他人,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在宗教狂熱的驅使下,人的意志僅僅獲得了短暫的成功。
上一篇:英國《《小說與人民》》作家與作品鑒賞
下一篇:英國《《尤利西斯》》作家與作品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