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什么像春天這等美——
草,躥得又高,又美,又蔥茂;
畫眉蛋活像小小蒼穹,而鳥叫
穿過回聲的林木,蕩漾緊飛
入耳,聽他唱就如閃電忽來;
光亮的梨葉、梨花,它們拂拭著
下罩的藍天;那藍也藍得熱鬧
而豐碩;好動的羊羔盡情奔追。
這漿汁,這歡樂是什么?
是大地靈氣所鐘,始自
伊甸園。——掌握,抓到,別等因多味乏,
別等它混濁,耶穌,主,和因罪變質,
無邪的心,男女孩正茂的風華,
啊,圣母之子,你選中的去爭取都值。
(周玨良譯)
【賞析】
霍普金斯的詩歌往往帶有很濃重的宗教情緒,而且這種宗教情緒,隨著詩人的經歷在不斷發生著變化。在早期的詩歌中,詩人往往把歌頌自然和敬仰上帝結合在一起。詩人認為,自然美是上帝實體的展現,自然界的聲音、顏色、形態等都是上帝的影子。因此詩歌中的各種自然因素在展現自然的特性的同時,往往表現出詩人對上帝表現出的真摯、活躍的思想情感。而到了晚年,霍普金斯先前那種對待上帝真摯虔誠的態度,轉向了矛盾,表現為一方面贊美上帝的莊嚴純潔,一方面又控訴上帝的殘暴。因對現實充滿失望和沮喪,他把希望寄托在未來。
霍普金斯在詩歌藝術層面的開拓,最著名的要算他的“彈跳律”了。“彈跳律”是以口語為基礎,突出詩句中的重音部分,以此來打破傳統英詩整齊均勻的音步規律。所謂“彈跳”就是在每個音步里,少則只含有一個獨立的重音音節,多則可以包含一個重音音節加上兩三個輕音音節。這樣的處理方法,使得詩歌一改之前的翩躚舞步,變得生猛而富有跳躍性,增加了詩的氣勢。在霍普金斯理解中,“彈跳律”才是“最接近散文的詩律”,符合“語言的固有自然規律”,因而具有強大的力量。而傳統的均勻整齊的詩律往往讓內容削足適履,極大地損傷了詩的表現力。他還在英詩遺產中為他的創造尋找根據,指蘭格倫的《農夫皮爾斯之幻象》、彌爾頓的《力士參孫》中的合唱曲以及古老的兒歌采用的都是這種詩律。
《春》是霍普金斯早期將自然與敬神結合在一起的一首代表詩作。全詩的前一部分描寫的是草長鶯飛的春天時節里的景色。正在盛開的花朵,飛翔著的小鳥,潔白的羊群,這些表現春天安寧和諧的意象,在霍普金斯的筆下,卻無一不表現出一種強烈的向“外”的力。在原詩中,霍普金斯用了“shoot”、“strike”、“brush”、“rush”等有很強動作性的詞來表現意象的具體動作。于是,小草生長的趨勢,鳥兒貫徹林間的叫聲,梨花、梨葉在春天蓬勃的氣勢都得到了生動的展現。在這層表面意義下,詩人其實重在表現這些表現生機的力的給予者,表現這些自然景色背后的上帝的影子。于是在后一部分里,詩人將在春光里自然的一片生機美好都歸于伊甸園,并且指明是人類尚未墮落的伊甸園。我們知道,人類的始祖亞當和夏娃在偷食禁果之前是天真無邪的。這在霍普金斯看來,是遵從上帝的安排而安享恩澤的結果,就像春天里萬物生長時上帝賜予的表現生機的力一樣。霍普金斯意在贊美人類遵從上帝的旨意,保持天真的狀態,和之前的自然之景一樣,作為上帝安排的結果,都是合理而值得的。
(林曉筱)
上一篇:《星的道德 [德國]尼采》讀后感
下一篇:《春之歌 [塞爾維亞]馬克西莫維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