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迪克西,在南方
(好不叫人摧心斷腸)
他們殺害了我心上的人兒
把他吊在十字路口的樹上。
在迪克西,在南方
(一具青腫的尸體高掛在天上)
我抬頭仰問白人的耶穌基督
禮拜禱告到底有什么用場。
在迪克西,在南方
(好不叫人摧心斷腸)
愛情不過是赤身露體的幻影
在扭曲多瘤的禿樹上搖晃。
(楊通榮、丁廷森 譯)
注釋:
指美國南部各州,源出1859年南北戰爭時期一首歌頌南方的流行歌曲。
【賞析】
此詩收入1927年出版的詩集《給猶太人漂亮衣服》,是一首十二行的音樂小調,流傳甚廣,也是蘭斯頓·休斯為種族平等而奔走呼號的代表作。詩中黑人民族音樂形式的引入體現了他革新詩風、創造獨具特色的黑人文學的嘗試。
這首小詩節奏干凈明朗,Dixie / me / tree(迪克西/我/樹)固定韻腳的運用使詩歌節奏穩定,民歌風味突出。“在迪克西,在南方”作為起興的短句節奏短促有力,三次重復增強了節奏感和力量,也有回環往復的韻律美,“迪克西”被反復吟唱也起到了加強諷刺的效果。“迪克西”是美國南方各州的俗稱,尤指當初組成南方聯盟的幾個州。它又是一支南方流行的歌曲名。1861年南方聯盟的“總統”就職時,以這首歌為“國歌”。此后,在美國的南北戰爭中,南方以此歌激勵南軍士氣,成為作戰時的進行曲。本詩中“在迪克西,在南方”出自這首歌詞的末尾一句。可見,“迪克西”是種族不平等以及阻止和平進程的象征,它見證了黑人受壓迫的苦難歷史,也見證了這首詩歌中那個黑人姑娘的情人受難的全過程。詩歌通過黑人姑娘的敘述視角,把她悲痛欲絕的控訴和黑人受壓迫的歷史聯系起來,使讀者感受到強烈的情感沖擊。
第一節包含比較完整的故事要素: 地點——“在迪克西,在南方”,人物事件——“他們殺害了我心上的人兒 /把他吊在十字路口的樹上”,心理活動——“好不叫人摧心斷腸”。括號內的插入語既保證了敘述的流暢完整,又具有戲劇效果,如同一個主人公面對觀眾的旁白。有人認為,“十字路口的樹”具有象征義,十字架是基督受難之處,也是人類被拯救的希望所在。十字架脫身于樹,樹恰恰又是這個黑人姑娘情人的受難處,黑人姑娘與黑人同胞雖肝腸寸斷卻也看不到希望。更具嘲諷意味的是,南方是信仰正統基督教的中心地區。正如第二節中所說:“我抬頭仰問白人的耶穌基督/禮拜禱告到底有什么用場。”這里,詩人指出希望之樹變成絕望之樹的原因,救世主只是白人的救世主,只有種族平等,才能成為上帝的真正子民并得到庇佑。渴望種族平等的呼喊在這里發出了最強音。種族平等是黑人生活得以保障的最大前提,包括愛情,沒有人身自由何談愛情。女主人公的控訴與絕望在詩歌末尾達到高潮:“愛情不過是赤身露體的幻影/在扭曲多瘤的禿樹上搖晃。”
這首詩節奏輕快,然而主題沉重,這種反差同“白人的耶穌基督”、“在迪克西”一樣都使詩歌具有強烈的反諷色彩。回環往復的韻律節奏展現了黑人彈唱文學的特點。這是一曲絕望的哀歌,也是一首黑人爭取平等自由的史詩,雖然對種族平等、自由、和平不著一字,卻在簡潔的語句與嘲諷、控訴之中將其堅定的信念與不屈的意志傳達給每個黑人同胞,也深入每位讀者的心靈。
(喬 華)
上一篇:《一個德國兵的夢 [德國]魏納特》讀后感
下一篇:《一只沉默而耐心的蜘蛛 [美國]惠特曼》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