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冬,你洗劫了一切地方,
郊野和森林變成灰暗而荒涼,
那兒曾充滿許多快樂的聲響。
我要是看到少女們站在路旁
拋球游戲,就會再聽到小鳥歌唱。
但愿在睡眠中度過整個冬季!
一睜開眼睛,我就充滿了愁思,
因為它的嚴威統治著廣大的人世。
嚴冬,但愿春天能夠戰退了你!
我們又可以在這片雪地里將花兒采集。
(錢春綺譯)
【賞析】
這是瓦爾特·封·德爾·福格威德以嚴冬為背景,以春天為主題寫的一首小詩,全詩只有短短十句,分成兩個小節。該詩一如瓦爾特慣有的文風,語言通俗,取材貼近生活,讀來清新、樸實,也許沒有咖啡的香濃,卻宛如清香的綠茶,分外沁人心脾。
詩人一開始就把嚴冬作為抒發心中郁悶的對象,并表達了對春天的無限懷念與遐想。讀者的腦海中頓時浮現出兩幅截然不同的畫面: 灰暗而荒涼的嚴冬對比明快而熱鬧的春天。嚴冬使大地色彩盡失,那本屬于郊野、森林的迷人的綠色不知去向;此外,嚴冬也使人和動物都失去了生命的活力,所有的地方一片死寂。在這樣的背景下,讀者在詩人的感染下無不渴望綠色和聲響。于是,在詩人的引領下,讀者仿佛看見了春的色彩,嬉戲的少女,以及歡唱的小鳥。通過第一節中這幾個沿著顏色和聲音而安排的對比,詩人迅速俘虜了讀者的心靈: 誰又不向往生機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色?
在第二節中,詩人進一步提出了驅逐嚴冬的方法和愿望。作為力單勢薄的個人,他只能借助睡眠消極地逃避:“但愿在睡眠中度過整個冬季!”人在大自然的四季變遷面前顯得如此的無助和渺小。可是,有規律的四季輪回,大自然生生不息的延續還是給了人們莫大的希望和鼓舞。因此,詩人接著又說:“但愿春天能夠戰退了你!”誠然,春天一定能夠戰勝嚴冬。從第一節中“那兒曾充滿許多快樂的聲響”的“曾”,“就會再聽到小鳥歌唱”的“再”和第二節中“我們又可以在這片雪地里將花兒采集”的“又”這三個小詞上面,讀者不僅回憶起春天過去的絢麗,還預見了春天未來的繽紛。正是這三個詞承載著四季的交替,也正是這種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輪回給了人們春天的憧憬,這不禁使人想起雪萊在《西風頌》結尾處那振聾發聵的預言:“如果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該首小詩最精彩的一點也在結尾處:“我們又可以在這片雪地里將花兒采集。”其意象浪漫而奇妙。在這一行詩句中,我們讀出了詩人的情趣與急切,一份迫不及待想要采擷春天的花朵的沖動。雪地與鮮花在現實世界中也許不可能同時出現,但這一愿望高度概括了詩人對春的渴望,讀來令人回味無窮,沉浸其中。欣賞瓦爾特的這首《春天的憧憬》,我們還可以對比閱讀兩位同是德語國家詩人的作品: 保爾·海澤的抒情詩《冬春之交》和烏蘭德的《春天的信念》。前者的結尾“那是晚冬的白霜覆蓋地面,還是黑刺李花初綻”和瓦爾特的“雪地里將花兒采集”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春天的憧憬》作為一首抒情詩富有詩人的個人體驗,并用少女玩球的聲響和動態形象地表達了春天的復蘇,因此,有人將它歸屬于瓦爾特為民間少女創作的“少女之歌”系列。當然,瓦爾特畢竟還是一位政治詩人和愛國詩人,他對人世的“愁思”不可能僅僅停留在單純的四季演變的層面上,因此,他這份貌似由“嚴冬”引發的“愁思”毋庸置疑乃憂國憂民之“愁思”。然而,無論是哪種“愁思”,詩人表達的都是一種迎接春天到來的歡樂心情: 雪地鮮花,相去不遠。
(洪崢)
上一篇:《春光·納什》讀后感|賞析
下一篇:《春天的歌·赫爾蒂》讀后感|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