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我們的人民生活得幸福、富有,
我得到的不是酒,鮮血流出我的傷口。
誰若是只想獲取滿足,誰就一文不值——
他必然依附于人,遭受別人的控制。
寧可自豪地痛飲最苦的毒藥,
也不要從懦弱之杯中喝下最甜的蜜糖。
難道誰占有百名女郎誰就更為富貴?
能與心愛的人相處一起,住窩棚也十分欣慰。
不要全身心地投入狂歡的宴會。
要習慣于在陋屋中度過煩惱的痛苦之夜。
自由的鳥兒能夠優美地歡唱,
金籠中的鳥雀難以馴順地啄食。
寧可出于慷慨而用自己的身體喂狗,
也不要因吝嗇而發胖,無所事事地生活。
在通往最高目的的道路上你并非策馬奔馳。
貧困將與貧困的苦命人一同消失。
納沃伊,誰若虛度無憂無慮的青年時代,
到了老年只會感到不幸和悲哀。
(吳笛譯)
【賞析】
這首《但愿我們的人民生活得幸福》的主題與上一首《天空被火焰籠罩》完全不同,雖然這首詩也提及到愛情,不過這顯然不是詩歌的主題。
納沃伊生活的年代,正是帖木兒帝國分裂衰敗,對外戰爭和內部暴亂此起彼伏的時期。納沃伊生逢亂世,很有政治才能和濟世救民的雄心。他曾在家鄉格拉特任首席大臣,體察民情,降低賦稅,修建宮殿、清真寺、宗教學院、醫院、學校等設施。長期位于第一線的執政生活,使納沃伊對人民的苦難有深刻的了解。因此,對人民苦難的描寫,希望人民能過上幸福生活也成了納沃伊詩歌的主要內容之一。這首詩歌就寄托了納沃伊對人民幸福的祈望,以及納沃伊自己對幸福的定義。
這首詩一共九節,除了第一節是在表明詩人的希望,即所有生活在痛苦中的人民都能夠過上幸福的生活,最后兩節是全詩主題的歸納,詩人在第三節到第七節分別從不同的角度論述了如何才能過上幸福的生活。第二節是從欲望的角度來論述幸福。詩人認為,幸福的生活并非貪婪的生活,不是靠滿足不同的欲望就可以實現的,因為在滿足欲望的過程中,人必然需要他人的各種幫助,也就失去了獨立性。沒有獨立性,自然也就沒有幸福。這頗有些“獨善其身”的味道。顯然,在詩人眼中,自由是獲得幸福必不可少的條件。因此他在第六節中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方式來說明自由的重要性。這很容易使我們想起中國的古詩:“籠雞有食湯鍋近,野鶴無糧天地寬。”第三節說明盡管有的時候,懦弱的選擇要容易得多,但是人應該堅持自信,保持自己的操守。第四、第五節分別從愛情和節儉的角度來談幸福。從第四節中我們不難發現,詩人提倡的是真誠的、心靈上的、不計回報的愛,占有美人的多寡決不是衡量幸福的標準。另一方面,終日狂歡的宴會也并不能夠抹去人生中的所有痛苦和煩惱。第七節講述慷慨的重要性,詩人認為只有慷慨的奉獻自己才能夠獲得幸福。納沃伊對幸福標準的評判是符合伊斯蘭教教規的。他自己也承認,人生要獲得幸福,要達到最高目的,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只有通過不斷的節制,才能獲得最終的幸福,到時候,一切貧困和痛苦都會消失。
這首詩的最后一節寫出了時間的飛逝給人帶來的影響,嘆息時光易老,韶華難再。勸誡人要珍惜時間,好好努力。鼓勵青年人要珍惜時光,出言警策,催人奮起。這和中國漢樂府《長歌行》中的“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有異曲同工之妙。
(董瑋)
上一篇:《但愿我·龍薩》讀后感|賞析
下一篇:《作者致她自己寫的書·布瑞茲特里特》讀后感|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