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是火,我要把世界燒毀,
如果我是風,我要吹垮它,
如果我是水,我要淹沒它,
如果我是上帝,我要把它投入深淵內,
如果我是教皇,我將快樂無比,
因為我欺騙了所有基督教徒;
如果我是皇帝,你知道我干什么?
我要砍去每個人的腦袋。
如果我是死神,我將走向父親身旁,
如果我是生命,我將從他身邊逃離,
我對母親的態度也是這樣。
如果我是切科——過去是,現在也是,
我將把年輕美麗的女人帶在身旁,
讓又老又丑的投到別人懷里。
(錢鴻嘉譯)
【賞析】
切科·安杰奧列里是當時意大利民間文學成就的代表人物。年輕時與但丁結識,寫過3首十四行詩獻給這位大詩人。他主要從事十四行詩創作,寫過一百多首十四行詩。他的這首寫于中世紀的十四行詩,今天讀來的確令人振聾發聵。也許,隨著時代的變遷,詩歌中所表現的情緒對于我們今天的社會已經格格不入了。然而,我們必須看到它在中世紀的意義。眾所周知,在中世紀,由于受到來世主義思想的影響,人們常常把今生今世只是看成是通往來世、邁向天堂的階梯。因此,人們時常俯首帖耳,逆來順受,聽從社會的凌辱和命運的安排,而《十四行詩: 如果我是……》中的抒情主人公卻大膽地向時代挑戰,在以神性為時代特征的人類社會里,呼喚人性,贊美人權,在教會神權統治一切的中世紀,就表現出強烈的即將來臨的人文主義思想。
該詩抒情主人公首先假設自己是自然的要素,自然的力量,如果是風,是水,是火,那就要用這些自然的力量把這個世界摧毀。那么,為什么要摧毀這個世界呢?詩人在接下來的詩句中作出了回答: 因為“上帝”把這個世界投入了深淵,而人類社會的至高無上、受命于天的兩個權威——教皇和皇帝,一個“欺騙了所有基督教徒”,一個草菅人命。詩人在此以反諷的手法,對教皇和皇帝進行了犀利的批判。而“如果我是死神”和“如果我是生命”這一對偶句,更是說明了當時的社會中的爾虞我詐,以及普遍存在的親情的喪失和道德的淪喪,從另一層次上對中世紀的社會現實進行了真切的描述和強烈的批評。
作品的最后三行——“如果我是切科——過去是,現在也是,/我將把年輕美麗的女人帶在身旁,/讓又老又丑的投到別人懷里”,則是抒情主人公身上的熱情奔放的現世主義精神和豪放性格的強烈體現,傳達了人文主義思想的先聲。同時,這種坦蕩直率、自然豪邁、近乎放蕩不羈的詩句也是對教會神權統治下的中世紀的黑暗社會發出的一聲吶喊,一聲向往愛情、享受生活、肯定現世生活價值和意義的崇高的吶喊。
(吳笛)
上一篇:《十四行詩·塞萬提斯》讀后感|賞析
下一篇:《我要把被破壞的如此大的重量……·埃雷拉》讀后感|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