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神行太保傳假信
宋江喝醉酒后在潯陽樓寫下一首詩,不料那首詩被朝廷認為是造反的詩,宋江因此遭到通緝。他該如何躲過這場災禍呢?“神行太保”戴宗奉命去捉拿宋江,他和宋江是好兄弟,但朝廷的命令又不能違抗,他該如何抉擇呢?
戴宗火速找到宋江,告訴他形勢危急,要他趕緊裝成瘋子,迷惑那些官員。
當戴宗帶著差役來“捉拿”宋江時,只見宋江披頭散發,在泥土里打滾兒,嘴里還胡言亂語,說自己是玉皇大帝的女婿。戴宗順水推舟,回縣衙報告,說宋江瘋了,所以沒有逮捕他。
誰知知府并不相信,強行讓戴宗把宋江帶回來審問。一開始,宋江還想裝瘋賣傻,知府就派人打他,把他打得皮開肉綻。宋江疼得熬不過去了,只好承認酒后誤寫反詩,結果被關進了死囚牢。
這知府是京城太師蔡京的兒子,他準備了一些金銀珠寶,寫了一封信,讓戴宗送往京城,說是要慶祝自己父親的生辰,其實是為了告知蔡太師宋江的罪過,讓朝廷處死宋江。
戴宗毫不知情,就讓李逵照顧宋江,自己則前往東京。戴宗是個盡職盡責的人,雖然當時是大夏天,他卻不敢怠慢,白天很早就開始趕路,晚上等太陽落山才住宿歇息。
這天,他經過一個湖邊的酒館,便進去吃飯。吃了一會兒,戴宗忽然覺得頭暈眼花,眼皮也逐漸沉重起來,他身子一軟,便暈了過去。
此時,店主人走出來,原來這店主人正是梁山泊的朱貴。朱貴去搜戴宗的行李,發現了知府的信,信中說宋江寫了反詩,朱貴大吃一驚。
深閱讀 這一情節為下文眾好漢去法場救宋江的義舉拉開了序幕。
朱貴知道宋江這次難逃死罪,不由得急得團團轉,就把氣撒到戴宗身上,想殺戴宗。剛巧,戴宗的身份牌掉在地上,朱貴一看,才知這個人就是吳用的好朋友戴宗。朱貴給戴宗服了解藥,質問戴宗為何要幫助官府加害宋江。戴宗感到莫名其妙,說道:“我和宋江是好兄弟,我為什么要害他?”朱貴就把知府的信給戴宗看,戴宗看后也是急得不行。最后兩個人決定去梁山泊一趟,和眾位頭領商議救宋江的計策。
到達山寨后,戴宗說起宋江題反詩的事情,晁蓋頓時慌得六神無主,要下山打江州救宋江,吳用卻表示反對。吳用認為,路途太遠,反而會驚動官府,還不如讓戴宗給知府送一封假信,說太師要把宋江召到京城,然后等宋江一路過來,靠近梁山泊時,再派人把他救出來。
深閱讀 與冷靜機智的吳用相比,晁蓋就顯得沖動急躁,缺乏領袖應有的沉穩。
晁蓋擔心沒有人會模仿蔡太師的字跡,吳用卻說這個不難。原來他有個朋友,名叫蕭讓,是濟州城里的秀才,因為會模仿他人的筆跡,被人稱作“圣手書生”,可以讓蕭讓來梁山泊寫信。
晁蓋這才放心,連聲稱贊:“妙哉!”吳用又說濟州城里還有一個雕刻技藝非常好的人,叫“玉臂匠”金大堅,可以偽造蔡京的印章,讓戴宗把他也找過來。
于是戴宗便去濟州找蕭讓和金大堅,騙他們說有個廟剛修好,讓他們書寫和雕刻碑文。蕭讓和金大堅沒有懷疑,跟著戴宗上了路,結果在靠近梁山泊的山下,被王矮虎一伙梁山好漢截住,他們嚇得瑟瑟發抖(指身體因寒冷、恐懼或緊張不停地哆嗦、顫抖)。好漢們卻笑著安慰他們說:“你們兩個放心,我們是奉了晁天王的命令,來接你們上山的!”
蕭讓和金大堅苦著臉,猶豫道:“我們上山成了強盜,我們的家人就要被連累了,這可怎么辦呢?”好漢們也不解釋,只是讓他們兩個人等著。第二天,吳用用轎子把他們兩個人的家人都接上了山,蕭讓和金大堅啞口無言,只好同意入伙。
既然已經請到兩位能人,吳用就趕緊讓他們把假信造了出來,然后讓戴宗送回江州。
戴宗知道此事意義重大,不敢耽擱,馬上出發,很快就走得無影無蹤。
梁山眾頭領以為萬無一失,非常興奮,在山上大擺筵席慶祝。正當大家推杯換盞的時候,吳用忽然“哎喲”了一聲,捶胸頓足。
深閱讀 作者筆鋒一轉,本來熱鬧的氣氛瞬間變得緊張起來。究竟發生了什么事情,讓吳用如此懊悔?
好漢們覺得奇怪,忙問吳用怎么回事。吳用連連搖頭,懊悔地說:“完了!這下我害了戴宗和宋江的命了!”
原來金大堅刻了一個署名為“翰林蔡京”的印章,吳用想起:“蔡京給自己的兒子寫信,怎么會用有自己名諱(huì)的印章呢?”
眾頭領這才明白過來。晁蓋急躁地說:“那趕緊把戴宗找回來呀!”吳用卻搖頭苦笑道:“他能日行八百里,我們追不上的!”
果然,知府見到這個印章后馬上起了疑心,把戴宗找過來盤問。
戴宗根本沒去東京,知府沒問幾句話,他就露了餡。知府反復拷問戴宗,戴宗只好說自己在梁山泊遭遇強盜,被逼著傳了假信。知府不信,重重地拷打戴宗,戴宗咬緊牙關,忍著劇痛,始終不肯承認自己私通梁山泊。知府卻不聽他解釋,把他關進牢房,判定六日之后,將宋江和戴宗斬首示眾。
名師賞讀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梁山好漢們仗義疏財、義薄云天,不僅得到眾多民間高手的支持,也得到一些官員的同情,比如戴宗及前文提到的朱仝等人。相比之下,統治者們陰險毒辣、處處算計,居然把要處置宋江的信說成祝壽的信,可見他們有多么不信任別人。而且他們也不理會什么證據,直接斷案。戴宗不承認自己結交梁山好漢,他們就對他嚴刑拷打,就算最后戴宗堅持不招供,也無濟于事。這樣腐朽的官場怎能不逼得百姓起義呢?
上一篇:水滸傳《石秀智殺裴如海》解讀
下一篇:水滸傳《花和尚倒拔垂楊柳》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