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1939—
【介紹】:
當代英國“廚房水槽戲劇”(Kitchen Sink Drama)的代表女作家,她以《蜂蜜的滋味》(A Taste of Honey,1958)一劇輝映了當時正如火如荼的“憤怒的青年”戲劇流派,但是光芒稍縱即逝,迪蘭尼逐漸淡出了文學界,但她的這一代表作卻進入了英國當代經典劇作之林。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英國劇壇上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戰后的新一代劇作家積極探索戲劇風格的變化和追求內容的新異,改變了戰前通俗保守的創作風氣。這期間,以約翰·奧斯本的《憤怒的回顧》為代表作,以現實主義創作方法為主導的“憤怒青年”戲劇流派對傳統的束縛、等級觀念、國家利益,現存的教會、家庭、婚姻等現實狀況表示了強烈的不滿,提出了憤怒的抗議,從而為戰后英國戲劇發展樹立了里程碑。受到這種蓬勃的戲劇創作風氣的感召,年方十九的迪蘭尼在 1958年就以一部深刻反映時代特征的《蜂蜜的滋味》,成為“廚房水槽劇”這一新興流派的代表人物,與奧斯本等“憤怒的青年”一起對“客廳戲劇”的傳統形式提出了來勢兇猛的挑戰。《蜂蜜的滋味》一劇取材于社會中下層平民的世俗生活,風格粗獷逼仄,富有生活氣息,因此一上演就給厭倦了忸怩造作的傳統風格戲劇的觀眾一種如沐春風的新鮮感覺,獲得了評論界和觀眾的雙重贊揚。批評家安德森認為此劇是“一個相當具有獨創性的戲劇,一部真正邁出了倫敦西區中產階級趣味和生活圈子的戲劇,令人觀罷耳目一新。”安德森的評價得到了英國其他批評家的廣泛認同。在處女作即大獲成功的背景下,迪蘭尼的第二部作品《戀愛中的獅子》(The Lions in Love,1960)隨即問世,雖然此劇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英國的一些社會現實,如惡劣的居住條件、底層青年擺脫困境的艱難等等,但是在戲劇表現手段的處理上與她的第一部作品差距明顯,令評論界大失所望。之后迪蘭尼就基本告別文壇,鮮有作品問世了。
上一篇:《達雷爾,勞倫斯》作家人物簡介
下一篇:《鄧恩,道格拉斯》作家人物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