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我不會從絕望中尋慰安,作腐尸之宴,
不會解散(也許已松了的)人最后的纜繩,
或者萬分厭倦,喊一聲“我不能再忍”。——我能。
能選擇希望,能盼天明,而不選擇離開世間。
但是,唉,可怕的你,為什么用陰暗貪婪的眼
盯著我傷痕累累之身?為什么對我使獅爪?
在我頭上粗暴地搖晃你使世界蜷曲的腳?
并在風暴發作間,對發狂地逃避你的我扇?
為什么?叫我的谷殼飛,谷粒留,干凈純潔。
而且,在艱難中,混亂里,自從我(仿佛)吻過
權杖和手,我的心舔了力,偷了樂,歡呼雀躍。
但歡呼誰呢?管天堂的英雄,他摔倒我,踩著我?
還是歡呼與他角斗的我?到底哪一個?一整夜,
黑的一年,不幸的我(上帝呀!)和我的上帝拼搏。
(飛白譯)
【賞析】
這是霍普金斯創作于1885—1889年間的被稱作“黑色十四行詩”的著名宗教詩。這首詩充分反映了晚年的霍普金斯思想上的矛盾。“腐尸”在這里象征著妥協或者放棄后的一種頹唐,而“腐尸之宴”則表明失去勇氣、放棄拼搏后面對死氣沉沉的環境所做出的“歡宴”,但詩人顯然反對這樣的“歡宴”。第一節一開始,詩人就用強烈的語氣否定了在絕望中茍且的態度,表示絕不在死后再尋找“解脫”。隨后,詩人表現了其面對絕境時注重現世的態度,他不會放棄所作出的努力,在面對厭倦時,也會抬起頭,積極地等待,在現世中尋找希望。
在詩的第一節里,霍普金斯的態度是堅定而積極的。但到了第二節中,詩人首先來了個轉折,對可怖的殘暴的上帝提出了懷疑。在這里,全部的內容由三句語氣強烈的疑問句組成,并且意象的選擇、詞語的運用也別有深意。“獅爪”這一強有力的意象,表明了上帝的權力之大,而塵世之人,則為此利爪而傷痕累累。另外,“右腳”一詞,在原文中為“right foot”,表面上看是指獅子的右腳,而又因為“right”也兼有權力之意,因此在更大程度上是指上帝的權力,可謂一語雙關。第二節讀下來,我們發現在這里,霍普金斯實際上表現了與第一節中看重現世之間的矛盾。這種矛盾來自他以神父的身份對上帝發出的褻瀆。在第一節里,詩人表達出的依靠現世之力對抗絕望,永不放棄作為一個活在“現世”的人所具有的反抗精神,而在第二節里,詩人卻又表現出對以上帝為象征的可怕力量的恐懼。我們可以發現,正是對上帝的信仰帶給了詩人態度上的游離以及由此而來的孤寂。
這一股孤寂之感在第三節開頭表現得更為強烈,詩人借對上帝的“辯護”而尋找可能的慰藉。他開始覺得這種種磨難是上帝為考驗他而設置的,要不怎么在“我”危難之際,只要吻過權杖和手,就會歡欣鼓舞呢?在這里,詩句中透露出來的語調是脆弱的,在括號里詩人用了“仿佛”一詞來表現自己的不確定性。而后詩人將對信仰失落的懷疑,發展為對信仰本身的懷疑。詩人滿腔疑問: 就算有了信仰,它到底為誰歡呼?是為了陷詩人于苦難中的上帝?還是敢于與之搏斗的詩人自己?這場搏斗是沒有結果的,它不會帶來詩人與上帝的決裂。因為這本身就只是詩人自己對上帝既信仰又懷疑的內心矛盾,所以他在最后說是“不幸的我和我的上帝之間的拼搏”。
(林曉筱)
上一篇:《腐尸 [法國]鮑狄埃》讀后感
下一篇:《自由之歌 [德國]法勒斯萊本》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