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1905—1980
【介紹】:
小說家、科學家,出生于列斯特郡。父親是鞋廠小職員,家境貧寒,從小靠獎學金就學。1927年他畢業于列斯特大學化學系,1930年獲劍橋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隨后留校任研究員,從事分子物理學研究,同時擔任教學和行政工作,二十年后成為劍橋行政領導人。二戰爆發后擔任政府科學顧問,1950年與小說家帕米拉·約翰遜結婚,1957年受封爵士,1964年加封為終身男爵,并成為科學技術事務部負責人。斯諾由科學領域轉而從事文學創作據說是因為他感到研究人和社會比研究科學更為重要。其主要作品是十一部系列小說《陌生人和兄弟們》(Strangers and Brothers,1940—1970),另有小說《探索》(The Search,1934)、《在他們的智囊中》(In Their Wisdom,1974)、《一層粉飾》(A Coat of Varnish,1979),以及涉及科學、社會及文藝等多個領域的論文(集),包括《科學與政府》(Science and Government,1961)、《公眾事務》(Public Affairs,1971)、《特羅洛普的生平與藝術》(Trollope:His Life and Art,1977)、《現實主義作家》(The Realists:Eight Portraits,1978),《物理學家》(The Physicists:A Generation That Changed the World,1981)等。斯諾的創作傾向于傳統的現實主義風格,反對使用意識流和象征等現代派創作手法,反對濫用弗洛伊德主義和存在主義理念。他的思想則傾向于自由派的人道主義,致力于促進整個社會的健康發展。斯諾于1959年在里德講座上發表的題為《兩種文化與科學革命》(The Two Cultures and the Scientific Revolution)的演講在當時引發了影響廣泛的大辯論。他在演講中指出,當代社會中“文人”與“科學家”之間的鴻溝日益加深,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的研究者彼此之間缺乏了解和溝通,對相互之間的工作領域知之甚少,也沒有興趣。這樣的現狀如果不加以重視和改變將會造成災難性的后果。斯諾主張科學文化觀,認為科學與文藝是相對獨立又和諧統一的整體,忽視任何一方都會造成文化的失衡。片面強調科技進步而忽視人文精神與文化素養可能導致整個社會的毀滅,而一味推崇文藝,漠視科學原則與科技進步將導致思想的蒙昧保守和社會倒退。
上一篇:《斯蒂文森,羅伯特·路易斯》作家人物簡介
下一篇:《昆內爾,彼得》作家人物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