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1903—1950
【介紹】:
小說家、政治評論家、文學批評家、記者,本名埃里克·阿瑟·布萊爾(Eric Arthur Blair),出生于印度,父親是殖民地政府的下級官員。1904年他隨父母回國,八歲入管束極苛的圣賽普里安寄宿學校,對于極權主義的深惡痛絕由此開始。奧威爾十一歲首次在報紙上發表愛國詩作,1917年憑獎學金進入伊頓公學。1922年他到緬甸加入英帝國印度警察部隊,1927年辭職回國以逃離帝國主義。此后開始以喬治·奧威爾的筆名從事寫作,卻屢遭退稿。其后十幾年間他做過教師、書店店員、雜役、流浪漢,貧病交加。1936年他考察北部工業區工人生活,成為更加堅定的社會主義者,同年與妻子加入反對西班牙佛朗哥法西斯政權的戰斗,在戰場上受傷。后來奧威爾夫婦被當作托派成了共產黨的搜捕對象,不得不逃離西班牙。二戰期間奧威爾發表了大量政論和文論。1943年奧威爾任工黨《論壇》(Forum)雜志的文學編輯,1945年起成為《觀察家》(Observer)的歐洲戰地記者和《曼徹斯特晚報》(Manchester Evening News)撰稿人。1950年奧威爾死于肺結核。奧威爾的作品主要有《巴黎倫敦落魄記》(Down and Out in Paris and London,1933)、《緬甸歲月》(Burmese Days,1934)、《教士的女兒》(A Clergyman's Daughter,1935)、《葉蘭飛揚》(Keep the Aspidistra Flying,1936)、《去維岡碼頭之路》(The Road to Wigan Pier,1937)、《向卡塔隆尼亞致敬》(Homage to Catalonia,1938)、《上來透口氣》(Coming up for Air,1939)、《動物莊園》(Animal Farm,1945)、《一九八四》(Nineteen Eighty-four,1949)。奧威爾主要以政治寓言小說《動物莊園》和《一九八四》聞名于世,但就文學性而論,《緬甸歲月》等小說似乎成就更高。作為一位悲觀的民主社會主義者,奧威爾具有敏銳的政治洞察力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極端厭惡極權統治,這令他的主要小說具有明顯的政治性,有時甚至有超越其文學性的傾向。
上一篇:《奧勃連,埃德娜》作家人物簡介
下一篇:《奧爾迪斯,布里安·威爾遜》作家人物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