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1932—
【介紹】:
印度裔作家,2001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出生于中美洲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的一個婆羅門家庭。1950年奈保爾獲獎學金赴英國牛津大學留學,畢業后曾為英國廣播公司做過廣播員,并為雜志《新政治家》(New Statesmen)寫書評。1955年他定居英國。從1957年起,他陸續發表了大量的長篇、短篇小說和紀實文學。奈保爾1971年獲布克獎,1989年被冊封為爵士,1993年榮獲首屆戴維·柯恩英國文學終身成就獎,2001年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奈保爾的早期作品大都以他出生成長的特立尼達為背景,幽默風趣地展示了家鄉的生活習俗?!渡衩氐陌茨煛?The Mystic Masseur,1957)和《米格爾大街》(Miguel Street,1959)分別獲得里斯紀念獎與毛姆獎。1961年出版的長篇小說《比斯瓦斯先生的房屋》(A Housefor Mr. Biswas)取材于父親的奮斗經歷,被視為西印度群島最優秀的英語小說之一。其他作品還有獲霍桑獎的《斯通先生與騎士伴侶》(Mr. Stone and the Knights Companion,1963)和獲史密斯獎的《效顰者》(The Mimic Man,1967)等。七十年代開始,奈保爾的小說更傾向于揭示生活的艱辛和社會環境的丑惡,帶有強烈的政治色彩和悲觀情調。主要作品有獲布克獎的《在一個自由國家里》(In A Free State,1971)、《游擊隊員》(Guerillas,1975)和《河灣》(A Bend in the River,1979)。八十年代以后,奈保爾文風又有了改變。他的作品更直接地表達了對世事的尖銳批評和對人生的深入反思。《到達之謎》(The Enigma of Arrival,1987)和《世界上的道路》(A Way in the World,1994)揭露了東西方文化中“被無知所惡化的虛榮”,并試圖幫助人類找回失去的精神家園。1998年和2001年作者又分別推出了兩部力作《超越信仰》(Beyond Belief)和《半世人生》(Half A Life)。此外,奈保爾還根據自己的游歷撰寫了大量的非虛構作品,向本土文化深受殖民主義毒素沖擊和侵害的第三世界發出警告,如《中間通道》(The Middle Passage,1962)、《黑暗地區:印度親歷》(An Area of Darkness,1964)、《印度:受傷的文明》(India,A Wounded Civilization,1977)、《印度:百萬反叛》(India:A Million Mutinis Now,1990)等。
上一篇:《多恩,約翰》作家人物簡介
下一篇:《奎因,安》作家人物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