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西米利安·德·羅伯斯比爾(Maximilien de Robes-pierre,1758—1794),法國杰出的資產階級革命家,大革命時期雅各賓政權的領袖。
1758年5月6日,羅伯斯比爾生在阿爾圖瓦郡阿臘斯城。祖父和父親都是律師。母親出生在一個小資產階級家庭,外祖父是啤酒商人。當他6歲的時候,母親便去世了。三年后,父親拋棄了羅伯斯比爾兄妹四人,離開家庭,此后一直杳無音訊。父親出走之后,羅伯斯比爾由外祖父撫養和教育。他起初在阿臘斯城上學,1769年轉入在法國享有盛名的巴黎路易學校。羅伯斯比爾勤奮好學,成績優異。1778年,他在路易學校畢業,同年,進入巴黎大學學習法律。
羅伯斯比爾政治觀點形成的年代,正是在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前夕。啟蒙運動對社會各階層人民,特別是對第三等級影響很大。羅伯斯比爾對社會政治問題十分關注。應該采取何種方法推翻封建專制制度?如何奪取政權?這種種問題終日在他的頭腦中盤旋。他孜孜不倦地閱讀啟蒙思想家的著作, 力求從中尋找答案。在啟蒙思想家當中,盧梭的著作對羅伯斯比爾影響最大。
盧梭是小資產階級思想家,他的學說在啟蒙運動中較為激進,他探討了人類不平等的起源以及克服不平等的辦法。盧梭認為在自然狀態時,人是平等的,私有制的產生使人們失去了天賦的自由平等。私有財產是人類一切痛苦的根源。但同時他又認為,私有財產是文明社會的真正基礎,是公民事業的真正保證,私有權是一切公民權中最神圣的權利。他反對大私有財產,卻維護小私有財產。他提出人民主權的思想,他的理想是建立資產階級的共和制。
隨著歲月的流逝,羅伯斯比爾對盧梭的崇敬與日俱增。1778年當羅伯斯比爾在巴黎大學學習時, 曾到愛爾曼諾爾拜訪盧梭。這次會見使羅伯斯比爾更加信仰盧梭的學說。在后來的革命過程中,羅伯斯比爾力圖把盧梭的思想付諸實踐。
1781年羅伯斯比爾在巴黎大學畢業后,返回家鄉繼承祖業,當一名律師。羅伯斯比爾既熟悉法律,又公正不阿,敢于抗拒流弊和惡俗,為一些被侮辱和欺凌的人們說話。他曾幫助一位農民對領主進行起訴;曾為一個受神甫凌辱的無辜少女進行辯護,并取得勝利。羅伯斯比爾在阿爾圖瓦郡越來越有聲望,受到群眾的尊敬和愛戴。
1788年羅伯斯比爾撰寫了一本小冊子,名為《致阿爾圖瓦郡人民的呼吁書》,要求改革郡的三級會議。他指出,郡的三級會議并不代表人民的意志,只是現存政權的一個俯首聽命的附屬物。他列舉了第三等級所受的壓迫,描述了農民的困難處境。羅伯斯比爾在這本小冊子以及他起草的陳情書中提出了一些民主主張,受到第三等級的熱烈擁護。阿爾圖瓦的第三等級選他為代表,到巴黎去參加全國的三級會議。到巴黎后,羅伯斯比爾參加了雅各賓俱樂部。
1789年5月5日全國性的三級會議開幕。 7月14日巴黎人民攻陷巴士底獄,揭開了法國大革命的帷幕。自1789年7月14日至1793年6月2日,代表大資產階級的君主立憲派和代表工商業資產階級的吉倫特派相繼掌權。在這段時間里,激蕩著法國,引起各階級、各種政治派別之間激烈斗爭的問題是1791年的憲法、對國王的處理和對外戰爭。羅伯斯比爾對這些問題的看法有一個轉變和發展過程。
1791年9月通過的憲法,是法國人民反封建斗爭的一個重大勝利。著名的《人權宣言》是這部憲法的序言。憲法主要反映大資產階級的利益,規定了一些資產階級的民主權利,但對封建王權采取妥協。其中最明顯的有兩點:一是把公民分為積極的和消極的兩種,規定具有至少繳納三個工作日價值的直接稅,既不是奴仆也不受雇傭等條件的人才能稱為“積極公民”,只有積極公民有選舉權;二是規定“最高行政權專屬于國王”,他對議會頒布的法令有暫時否決權。
羅伯斯比爾對上述兩點持否定態度。制憲議會中自由主義的代表們認為,行政管理和立法與財產有關,沒有財產的人不會關心行政管理和立法,不會積極參與國家政治生活,他們是“消極公民”。羅伯斯比爾本著盧棱所主張的反對大私有、保護小私有的觀點,提出了民主主義的見解。1791年8月11日,他發表演說,有力地抨擊選舉中的財產資格限制。他認為,富人的產業需要法律加以保護;小私有者的窮家破舍和他們的自由、生命和安全也是自然賦予的,也應受到法律的保護。不允許他們參加立法、參與行政管理是違反天賦人權的。羅伯斯比爾正確地指出,依據財產資格限制建立的政治制度, 乃是富人的貴族政體,是“以財產特權階級的政權來代替門第特權階級的政權”。因此他提出了普選權的主張。
1791年憲法允許國王享有暫時否決權。羅伯斯比爾認為,暫時否決權同否決權無本質區別。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現,如果授予國王以否決權或暫時否決權,這就使國王的意志高于全體人民的意志。
1791年6月20日深夜,國王路易十六經過一番喬裝之后,偷偷逃出了巴黎。他妄想逃到國外,依靠奧、普、俄等國封建君主的幫助,組織逃亡國外的貴族,打回法國,扼殺革命。當他逃至瓦棱時,被群眾認出押回巴黎。如何處理國王,這個問題在全國各階級、各政治派別中展開了激烈的爭論。
右翼保守派為了保護國王,散布謊言說“國王逃跑不是出于自己的意志,而是被人拐騙走的”,并根據1791年憲法中“國王的人身神圣不可侵犯”的條文,堅決反對懲處國王。羅伯斯比爾反駁道: “國王是不可侵犯的! 但是人民不也是不可侵犯的嗎?國王不可侵犯是建立在虛構之上;人民不可侵犯則是建立在大自然不可違反的權利之上。而你們用不可侵犯的盾牌來掩護國王,怎能不將人民的不可侵犯性作為國王不可侵犯性的牲犧品呢?”自革命開始至1792年底審判國王這段時間里,羅伯斯比爾的思想向前發展了。在1789—1791年間,羅伯斯比爾曾經主張廢除死刑。他認為,死刑是極端不公正的,它不是最有鎮壓性的刑法,與其說它能防止犯罪,不如說它能促使犯罪事件增加。關于審判國王,起初他認為這只是路易十六的個人問題,他只要求廢黜路易十六,不要求推翻君主政體。他認為君主并不可怕,有君主存在,國民也可能是自由的。但后來他毅然決然地贊成處死國王。他從革命的利益出發,贊成共和制,認為路易十六與共和國不能并存,只要路易十六存在,共和國就有滅亡的危險。
當時歐洲各主要國家把法國革命看成是洪水猛獸,聯合起來對法國進行武裝干涉。法國人民奮起保衛祖國,保衛革命。羅伯斯比爾起初反對戰爭。他認為當時革命的主要危險來自內部敵人。如果爆發了戰爭,國內的敵人將乘機進行反革命活動。但當戰爭終于爆發時,羅伯斯比爾則堅決主張必須贏得戰爭的勝利,只有勝利才能保衛革命成果。
隨著革命逐步深入發展,羅伯斯比爾積極的革命活動和激進的政治主張,贏得了群眾廣泛的信任,他成了雅各賓派的領袖。
吉倫特派掌權的后期,國內投機倒把盛行,民不聊生。在前線作戰的將軍腐敗無能,投降敵軍,甚至倒戈指向革命。戰場上節節敗退,局勢萬分危急。為了拯救祖國,挽救革命,羅伯斯比爾等山岳派勇敢地領導巴黎人民于1793年5月31日—6月2日舉行武裝起義,推翻吉倫特派政權,建立了雅各賓專政。
羅伯斯比爾是雅各賓專政的靈魂。 7月27日,羅伯斯比爾加入救國委員會,并成為該委員會的實際領導人。此時,救國委員會是一個強有力的機構,擁有無限權力。它對內鎮壓王黨叛亂,對外抗御入侵之敵。雅各賓專政時期將逃亡貴族的土地收歸國有,分成小塊出賣, 十年內分期付款。農村中的公有土地,除森林、廣場、公路、兩鄉共用的牧場等以外,皆按人口平均分配,較徹底地解決了土地問題。1793年制定的新憲法規定法國為統一的不可分的共和國,凡年滿21歲的全體男子皆為公民,廢除了財產限制。這是近代史上最民主的資產階級憲法之一,但它并未付諸實行。雅各賓政權還對41種日常生活用品規定了最高限價,與此同時,也規定了工資的最高額,后者對勞動人民尤其是工人沒有益處。
雅各賓派掌權之初,國內反革命勢力囂張一時,革命的敵人刺殺了著名的革命民主派馬拉、沙利埃等人。在波爾多、里昂、尼姆、馬賽發生了反革命暴動。一些商人囤積居奇,投機倒把,造成了嚴重的糧食危機。面對這種緊急局勢,雅各賓政權公布“嚴禁囤積壟斷法令”, 宣布囤積壟斷為重大罪行;不久又公布關于嫌疑犯的法令。1793年9月17日通過的法令又擴大了嫌疑犯的范圍。對待嫌疑犯或監禁流放,或處以死刑。雅各賓專政通過這些措施實行恐怖政策。羅伯斯比爾認為,由于革命政府是在動蕩情況下,尤其是在嚴重的危險有增無已的緊急關頭行使職權,因此,它的活動應該比一般政府更主動、更自由。羅伯斯比爾認為,戰事不終止,恐怖政策即須繼續。雅各賓政府實行的恐怖包括政治和經濟兩個方面,恐怖的矛頭不僅指向貴族和反革命神甫,而且還指向大資產階級。當時實行恐怖政策是必要的,這關系到共和國的生死存亡。但是后來恐怖范圍愈益擴大,被處死的人逐日增多。羅伯斯比爾反對無限制的實行恐怖,認為一些官員的殘暴行為“將會玷污大革命、毀滅大革命”,并盡其所能從斷頭臺上挽救過不少人的性命。但是,他曾同意通過牧月法令(1794年6月10日),此法令取消了辯護人和預審制,允許陪審員可根據“物證、文件、精神與口頭的證據”判罪??梢娏_伯斯比爾在擴大恐怖上是有責任的。
羅伯斯比爾在整個革命期間廉潔奉公,獲得了“不可腐蝕的人”的美名。許多革命初期的著名人士乘革命之機,大發橫財,而羅伯斯比爾則居住在巴黎的一個細木工師傅家中,過著小資產階級的儉樸生活。羅伯斯比爾把一生都獻給了資產階級革命,很少顧及私人生活。他曾先后兩次戀愛,但都因重任在身,無暇他顧,至死也未顧得上結婚。
雅各賓專政時期,羅伯斯比爾的威望與日俱增。1794年6月4日,國民公會舉行會議,全體代表一致推舉羅伯斯比爾為主席。四天之后,即6月8日,羅伯斯比爾主持了慶祝新信仰的最高主宰的儀式。是日上午八時,杜伊勒里園中禮炮齊鳴,羅伯斯比爾率領代表來到園中, 他穿著閃閃發光的服裝, 手捧花束和麥穗,容光煥發、精神抖擻地走在代表們的前面,與其余代表們相距約15步遠,當他發表了長篇演說之后,群眾高唱贊美詩。隨后,舉行游行。約有50萬人參加了這次慶祝儀式。大家都熱烈地向羅伯斯比爾祝賀,有人把他比作為希臘神話中的音樂之神,給人民指示了文化與道德的原則。但與此同時,有些代表卻對他懷著怨恨和不滿,正在伺機進行報復。
隨著革命的深入發展,代表勞動人民利益的忿激派和埃貝爾派提出了更為激進的要求,同雅各賓政權作斗爭。羅伯斯比爾為維護資產階級的利益,鎮壓了忿激派和埃貝爾派。此后,雅各賓政權的群眾基礎便大大地削弱了。與此同時,大資產者,尤其是在革命過程中大發橫財的“新富人”對雅各賓政權的種種限制極為不滿。他們中的一些人物進行活動,準備推翻羅伯斯比爾為首的雅各賓政權。
7月26日(熱月8日),羅伯斯比爾已覺察到有人謀劃推翻他。他在國民公會演講時說:“我來是為了消除嚴重的誤解,我來是為了熄滅這一可怕的不和的火焰。有人想要用這個火焰燒毀這一自由殿堂和整個共和國”。
7月27日(熱月9日),反對羅伯斯比爾的人們組織進攻,在國民公會中阻止羅伯斯比爾發言,并通過了逮捕羅伯斯比爾及其擁護者的決議。羅伯斯比爾當即被捕。當天,羅伯斯比爾又被巴黎市府和國民自衛軍從獄中營救出來,但此時羅伯斯比爾已大不如前那樣堅決果敢了。當他正在起草號召人民起義的宣言時,政變力量控制的軍隊攻入巴黎市府大廳。羅伯斯比爾開槍自殺受傷。次日,即熱月10日,羅伯斯比爾被送上了斷頭臺,時年36歲。
羅伯斯比爾是一位杰出的資產階級革命家,代表中小資產階級的利益。他的思想、他代表的階級利益和他所處的歷史條件使他不能和貧苦勞動群眾一起實行一次真正的人民革命。封建桎梏被摧毀后,資本主義要求自由地、不受限制地、充分地發展。以羅伯斯比爾為代表的雅各賓專政實行的一些限制資產階級自由競爭、自由發展的措施,必然會引起大資產階級反對。這部分人當時是相當強大而有力量的。羅伯斯比爾的結局并不是偶然原因造成的,這乃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
上一篇:緬王曼同
下一篇:羅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