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杰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 1706—1790),美國資產階級民主主義者,杰出的政治家,著名的科學家。他對美國獨立戰爭和科學事業都曾作出過重要貢獻。
富蘭克林1706年1月17日生于今麻薩諸塞州波士頓城一個貧窮的家庭。其父約賽亞·富蘭克林是新教圣公會教徒,約在1682年為逃避宗教迫害離開英國諾斯安屯普郡來到美洲,為養活家中眾多的人口,以制造蠟燭為業。富蘭克林是他第五個孩子,從小喜好讀書。因家境貧窮,只上了兩年學。10歲那年被迫中止學業,幫助維持家庭生活。在幫助父親工作的兩年時間里,他讀了許多書。這些書籍里,既有長老會的教義,也有許多反映新興資產階級要求的作品。諸如:《為善論》、《希臘羅馬名人傳》,及愛迭孫①的《觀察報》和色諾芬的《蘇格拉底回憶錄》等。這些作品對富蘭克林的思想起著啟蒙的作用。
可能由于居住地是個海港的緣故,幼年的富蘭克林想做一名水手,但遭到父親的反對。1717年,父親叫12歲的富蘭克林做了同母異父兄弟詹姆士·富蘭克林的學徒。詹姆士當時承辦《波士頓公報》的印刷。在他當學徒的5年時間里,常徹夜攻讀,14歲起便練習寫作。1721年,他經常給《新英格蘭》報投稿,得到好評。后來他又學習數學和邏輯學,對他以后撰寫政論性的文章很有幫助。
1723年,富蘭克林因和哥哥爭執而分手。由于詹姆士的阻撓,波士頓其它印刷所都不雇用他,他不得不到費城謀生。幾經周折,終于在一家印刷所里當了印刷工。
1724年底,費城州長對富蘭克林空口許諾,表示愿幫他開辦印刷所,叫他去倫敦買器材。于是富蘭克林孤身漂泊來到倫敦,住了19個月,其間在一家印刷所里工作了近一年。
在一次排印英國學者吳萊斯頓的《自然宗教》一書時,他發現其中有不少錯誤。他寫了《自由與貧困,快樂與痛苦論》的文章與之論爭。在這本小冊子里,他對當時社會現象發表了見解。他認為,勤勞的人們不得不把自己的勞動所得分給那些寄生、懶散的人們,這是造成社會貧困的主要原因。很明顯,他對當時社會的認識相當膚淺,但他開始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不平等的弊病。
1726年秋,富蘭克林回到費城。1727年秋天,他同11位好友組織了“共讀社”進行自學,互相切磋,共同研究社會、自然各方面的問題。這個會社在1743年改稱“美洲哲學會”。后在1749年發展成為費拉德爾菲亞學院(以后改為賓夕法尼亞大學)。富蘭克林曾任該校董事長40余年,為傳播歐洲文化,培養人才,作出了貢獻。
富蘭克林在1730年創辦《賓夕法尼亞報》,親自撰寫文章,報紙內容以藝術、科學為主,每周一期,一直延續18年之久。它是今天《星期六晚郵報》的前身。
這一年,富蘭克林在賓夕法尼亞州發行紙幣問題的爭論中探討了政治經濟學,并取得成績。在他寫的一本《試論紙幣的性質和必要性》的小冊子里,他首先引證1723年賓夕法尼亞發行紙幣,刺激商業興起的實例,表示贊成,而后概述了交換價值問題。他說,“必須撇開貴金屬而尋找另一種價值尺度。這種尺度就是勞動?!彼€說:“既然貿易無非是一種勞動同另一種勞動的交換,所以一切物的價值用勞動來估計是最正確的”。后來馬克思指出:“最早的經濟學家之一、著名的富蘭克林,繼威廉·配弟之后看出了價值的本質”①。他“第一次有意識地、明白而淺顯地把交換價值歸結于勞動時間的分析”,“表述了現代政治經濟學的基本規律”。這一概念“我們是從新世界的一個人那里發現的,……這個人就是本杰明·富蘭克林?!雹?br>
富蘭克林不但在理論上進行探討,而且注重社會實踐。當時北美沒有一所圖書館,看書很難。會員們在富蘭克林的倡議下,把自己的書匯集起來,逐漸積累,后來又用捐款購書,經過一年努力,在1731年建成北美第一個圖書館。富蘭克林兼任圖書管理員。它后來定名為費城圖書館,對文化知識的傳播起了重要作用。
另外,富蘭克林在1732年還編寫和發行一種《窮理查歷書》,每年出一冊,很受人們歡迎,一直堅持了25年之久。他還幫助各地建立紙廠,買回很多爛布,給幾家紙廠作原料。當時的賓夕法尼亞政府同他訂了合同,讓他印紙幣。1736年,富蘭克林當選為賓夕法尼亞議會秘書。一年后,被聘為費城郵政局長。
他在費城任公職期間還辦了不少公益事業。如創辦消防隊、醫院和警察機構,修筑道路等,對費城的建設做出了貢獻。至今費城的人民仍在懷念富蘭克林,把他譽為費城杰出的代表人物。
具有探索精神的富蘭克林所生活的時代,正值資本主義文明的上升時期。富蘭克林無論工作如何繁忙,總是時時注意著大自然的一切。
電,是何物?當時人們百思不解。這個問題時時激勵著許多科學家去探討。1745年荷蘭萊頓城的兩個科學家發明了蓄電池——萊頓瓶。富蘭克林對此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開始了電學試驗。
他的好友、圖書館的購書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彼得·柯林生給他寄來了這方面的書籍,從此,他進行了頗有趣味的探索。經過一段摸索,富蘭克林第一個發現了金屬尖端放電現象。他又經過各種試驗,在1747年末得出結論:電不是摩擦產生的,而是通過摩擦集中起來的。它是物質中的一個元素,有正(+)有負(-),從而創造了(+)(-)概念。他否定了法國科學家提出的二流體理論,即電有玻璃電、琥珀電。他認為電是單一流質,有多有少。盡管富蘭克林的單一流質理論并不十分正確,但他是使用現代名詞談電子原理的第一個人。富蘭克林對于電性質概念的解釋很接近今天的觀點,即物質是由電子(帶負電)和質子(帶正電)與中子構成的。這是富蘭克林在電學理論方面的一大貢獻。
在1752年的夏天,富蘭克林作了一次天電傳蓄試驗。這就是世界聞名的費城電風箏試驗。六月的一天,天色昏暗,電閃雷鳴,他和他的兒子威廉在牧場上放出了用絲織品做成的風箏,風箏線的末端綁了一把鑰匙。這時,他突然發現線的尾端,麻繩纖維相互排斥地聳立起來,他立刻伸手去碰鑰匙,受到強烈電震。富蘭克林由此得出云中充滿了電的結論。
富蘭克林為了進一步證實電的性質,立了一個安有金屬線的桿子,尾端系兩個銅鈴。中間吊一個銅球,系在風箏線的尾端。當云飄過時,銅球在鈴中擺動。銅球受到電荷引力,碰響了鈴。而后,他又將天電存入萊頓瓶內,終于證實自然雷電與摩擦生電相同。
富蘭克林證實天電和尖端放電后,把二者聯系起來,產生了利用避雷針保護生命財產的想法。于是,他在自己的屋頂安上了世界上第一個避雷針。消息不久傳到英國。英國人立即采用這一發明成果,并于1752年年底發表了他的論文。在未征得富蘭克林的同意下,還推舉他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富蘭克林在電學方面的貢獻是巨大的。
在此之前,富蘭克林還發明了新式火爐,稱為“富蘭克林火爐”。1753年,他研制了醫學史上頭一個具有伸縮性的導尿管;并且試驗了物體傳熱靈敏度。以后又研究了液體蒸發熱量的散失情況和鉛中毒效應及其它力學原理。即使在晚年,他還有心致力于科學試驗,測量海流,研究改進航海技術,研究水聲學,并在法國宣讀了論北極光性質的文章。
富蘭克林曾是美洲哲學會的中心人物,一生四次擔任英國皇家學會理事會理事,曾獲得哈佛大學和耶魯大學的榮譽碩士學位,以及英國的愛丁堡大學、圣安德魯大學和牛津大學的博士學位。富蘭克林不是“閉門造車”的專業研究者,他對科學的許多貢獻幾乎都是在參加社會活動的同時完成的。他勇于作實際的試驗,經常把科學研究與實際生活結合起來。他培養了許多科學家,鼓舞人們去鉆研科學。他的科學發明和發現為人類作出了寶貴貢獻,在當時大大促進了北美各殖民地科學文化的發展。富蘭克林不愧是一個偉大的科學家。
富蘭克林在科學研究的同時,也熱衷于社會政治活動。早在1754年,富蘭克林以賓州代表的身份出席了北美各殖民地在紐約州的首府奧爾巴尼舉行的代表大會。在會上,他提出了著名的奧爾巴尼聯盟計劃。主張各殖民地組成聯盟,北美和英國在平等的基礎上組織聯盟。這一計劃因英國反對而失敗。
1757年,已經51歲的富蘭克林又代表賓州議會,為制止殖民地總督威廉·賓的兒子的不法行為,到倫敦向英王請愿。他寫文章,造輿論,揭露殖民制度的罪行,致使斗爭取得了部份成功。富蘭克林的后半生主要從事外交活動。
1765年3月,英國政府為了進一步加強對殖民地的控制,榨取北美財富,巧立名目,頒布一種很苛刻的《印花稅法》,即一切文件、契約、合同、執照、文憑、報刊及其它印刷品,甚至結婚證書、遺囑都要貼上印花,才能有效。殖民地人民雖竭力反對,但這個法令還是強行通過了。
富蘭克林在開始時態度比較溫和,主張維護英國的權威。表現出他在那時反對英國殖民統治的思想很不徹底。這在1760年他寫的《大不列顛利益的考慮》一文中,清楚地暴露出來。另一方面,由于身在英國,他不知道家鄉人民對印花稅的反對是多么激烈,后果如何嚴重。
遲緩的帆船從紐約到倫敦經過6個星期的航行,把同胞反對印花稅的消息帶給了富蘭克林。富蘭克林預感到革命風暴的來臨,于是,他站在人民的立場上,在英國下議院辯論時,堅決主張廢除印花稅法,并答復了關于廢除這個條例的174項問題。在富蘭克林的勸說和斗爭下,許多人改變了態度,使印花稅在實行后的第二年被迫取消。富蘭克林在這次斗爭中發揮了一定作用。
1770年,麻薩諸塞、新澤西、佐治亞州議會也委托他作為駐英代理人,調解宗主國與殖民地的爭端。1774年,英國政府頒布了五項苛刻法令,封鎖波士頓港口,增派軍隊,加強了對北美殖民地的軍事鎮壓。這一切使富蘭克林十分憤慨。他在1775年初向英國呈交了《調回駐波士頓軍隊的方案》,但被拒絕。英國政府日益憎恨富蘭克林,使他的處境極端困難。1775年4月富蘭克林決定離英返美,這時,美國的獨立戰爭已經開始。
富蘭克林回到北美后,立刻投身于革命,擔任賓州治安委員會的委員,并在1775年5月出席了在費城召開的第二次大陸會議。與此同時,他與《常識》的作者潘恩共同起草了富于資產階級民主精神的《賓州憲法》。潘恩這位獨立戰爭中杰出的戰士原是契約奴身份。富蘭克林在1774年出使英國期間認識了他,并寫信給《賓夕法尼亞雜志》,介紹他到費城工作。他贊許潘恩是“一位有智慧的、值得尊敬的青年”。
1776年6月,富蘭克林參加了《獨立宣言》的起草工作。同年7月4日大陸會議通過了這一著名的歷史文件。北美殖民地人民正式宣告擺脫英國的殖民統治,美洲大陸上一個新的國家——美利堅合眾國從此誕生了。因富蘭克林過去曾任郵政總長,這時仍擔任這一職務。秋天,他奉美國國會的派遣前往巴黎,以特使的身份促使法國助戰。途中還俘獲了兩只英國船,換了槍支彈藥,供給美國作戰部隊。到法國不久,他就博得了輿論界的同情。
12月,由于當時美國暫時失利,英軍攻占了費城。法國猶豫不決,懷疑美國抗英斗爭是否能勝利,使富蘭克林的使命陷于僵局。但富蘭克林沒有灰心。他對革命勝利滿懷信心,堅定不移。此時,英國在法國的秘密使節與富蘭克林進行誘和談判。富蘭克林運用與英秘使談判之機,對法國政府施加壓力。
1777年秋,英軍柏高英將軍及其全軍在薩拉托加投降,成為獨立戰爭走向勝利的轉折點。法國在富蘭克林的努力說服下,認識到自身利益,表示同意在軍事上和經濟上支援美國。這就促進了獨立戰爭的勝利到來。
1778年2月6日,富蘭克林代表美國與法國簽訂了《美法友好商務條約》和《美法同盟條約》。戰爭結束后,富蘭克林仍在法國處理美國和法國以及與英國的外交事務。1783年9月,富蘭克林等三人代表美國與英國簽訂《巴黎和約》,英國正式承認北美十三州獨立。1785年富蘭克林從法國回國前夕,波旁王朝為表彰富蘭克林在外交上的貢獻,國王路易十六把自己四周嵌滿珍珠的肖像贈給富蘭克林。臨行時,法國舉行了盛大的歡送儀式。
富蘭克林回國后被選為賓州州長,由于全州人民的愛戴,他連任三年。1787年5月,已滿81歲的富蘭克林帶著疾病參加了美國憲法制定工作,是費城制憲會議最重要的委員之一。議會在制憲進程中,發生意見分歧。富蘭克林贊成民主制,主張建立一院制的議會。他極力反對種族主義及奴隸制度,主張把人民應享有的權利列入憲法。同時富蘭克林又以元老派的身份設法調和內部矛盾,力促憲法通過。
富蘭克林對建立美國的資產階級民主制度作了最后的努力,1790年4月17日,他在費城與世長辭。
富蘭克林的一生是偉大的。他作為政治家與華盛頓、杰斐遜等人并列載入史冊。他作為科學家,成為電氣科學的先驅。富蘭克林在人們心中享有盛名,威名顯赫,卻從不驕傲,從不愿意談他的成就和榮譽,在他的墓碑上只寫了這樣幾個字:“印刷工富蘭克林”。
你熱愛生命嗎?那么別浪費時間,因為時間是組成生命的材料。
——富蘭克林
上一篇:大鹽平八郎
下一篇:居里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