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的誕生
月掛霜林寒欲墜。正門外、催人起。奈離別如今真個是:欲住也、留無計;欲去也、來無計。
馬上離魂衣上淚。各自個、供憔悴。問江路梅花開也未?春到也、須頻寄。人到也、須頻寄。
——程垓·酷相思
完全讀懂名句
1奈:奈何。
深秋清晨,月掛霜林枝頭,寒氣襲人。門外不斷傳來催促聲,聲聲入耳,無論如何無奈與不愿,今天終將是要別離了。想不走,卻找不到可以留下來的理由;還未離去,卻想著回來,可又想不出回來的借口。
與情人揮淚送別,面容都痛苦憔悴,淚濕衣衫。江路梅花開了嗎?春日到時,別忘了寄一枝盛開的梅花來。到達目的地時,別望了捎封信報平安。
名句的故事
《酷相思》一詞是程垓詞的代表作之一,它的筆法采用了民歌回環復沓式的風格,內容則是抒寫離別與相思。相傳,程垓當年與錦江一位名妓相知、相戀,后因不可知的原因不得不揮淚相別,別后感情依然不曾淡去,便作此詞以寄相思。
正因為情深意切,因此后人在讀到“奈離別,如今真個是:欲住也、留無計;欲去也、來無計”幾句時,總不免為之黯然神傷,特別是后四句,不僅句句本色,并且感染力十足,無怪毛晉在《書舟詞跋》如此評價:“其《酷相思》諸闋,詞家皆極欣賞,謂秦七、黃九莫及也。”
但其實“無計”二字在宋詞及元曲之間的使用頻率頗高,最著名的自然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一剪梅》:“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可說是將“無計”二字的無奈與凄美之意表達得淋漓盡致,讓人不由自主地再三感嘆。除此之外,元曲中張可九的《西陵送別》對“無計”二字的使用也是一絕:“春去春來管送別依依岸柳,潮生潮落,會忘機泛泛沙鷗。煙水悠悠,有句相酬,無計相留。”而歐陽修的“無計留春住”(《蝶戀花》)更可說是其中的佼佼者。
歷久彌新說名句
“欲住也、留無計;欲去也、來無計”四句讀來,總讓人有種不勝欷歔之感。而其中的“無計”,表達得是一種無可奈何的矛盾情感,讓詞人心中那種欲走還留、欲言說卻又難以啟齒的情懷最終只能化為一聲慨嘆。“無計可施”、“無計可生”、“無可奈何”、“無計向”都是與其意義相類似的詞句或成語,但終究沒有“無計”二字來得動人心弦、詩意盎然。
到了今天,言情小說的開山鼻祖瓊瑤女士則可說是“無計”的最佳傳承者,她不僅在其小說作品《聚散兩依依》之中多次使用了李清照詞句中“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作為女主角的臺詞,更將其重新填詞成歌曲《卻上心頭》。但這首歌并非只是完全把李清照的《一剪梅》全盤照搬,而是經過瓊瑤女士的“再創造”。她擷取其中淺白易懂的文字,再加上標準的“瓊氏”夢幻愛情筆法,讓“無計”二字至今依然傳唱。
上一篇:《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名句鑒賞
下一篇:《驀然回首, 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名句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