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人。十五歲明經及第,授秘書省校書郎。歷任右拾遺、監察御史。因得罪宦官,貶江陵士曹參軍。后轉而依附宦官。穆宗長慶二年(822)拜為宰相,出為同州刺史,轉越州、鄂州刺史,卒于武昌節度使任所。元稹與白居易齊名,時稱“元白”,為新樂府運動的中堅。他認為我國古典詩歌的傳統在于“諷興當時之事”,主張“寓意古題,刺美見事”(《古樂府題序》)。這與白居易“歌詩合為事而作”是一致的。在手法上,元稹主張學習杜甫“即事名篇,無復依旁”的精神。著有《元氏長慶集》。
元稹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人。十五歲明經及第,授秘書省校書郎。歷任右拾遺、監察御史。因得罪宦官,貶江陵士曹參軍。后轉而依附宦官。穆宗長慶二年(822)拜為宰相,出為同州刺史,轉越州、鄂州刺史,卒于武昌節度使任所。元稹與白居易齊名,時稱“元白”,為新樂府運動的中堅。他認為我國古典詩歌的傳統在于“諷興當時之事”,主張“寓意古題,刺美見事”(《古樂府題序》)。這與白居易“歌詩合為事而作”是一致的。在手法上,元稹主張學習杜甫“即事名篇,無復依旁”的精神。著有《元氏長慶集》。
上一篇:《元好問》詩人資料簡介
下一篇:《蘭楚芳》詩人資料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