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 成
程 顥
閑來無事不從容,睡覺東窗日已紅。
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風云變態中。
富貴不淫貧賤樂,男兒到此是豪雄。
程顥,卷二《春日偶成》已介紹,詩人是著名的理學家,此詩中所提到的“道”也就是“理”、“天理”。他認為理是永恒存在的,是天下萬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則,而且是先于天下萬物而存在的,所以說是唯心主義的。《偶成》是《秋日偶成二首》其一,是一首表達其哲學思想的哲理詩。
首聯寫詩人閑暇時遇事都能做到從容不迫。起句中“無事不從容”采用了否定之否定的表達方式,其意思是肯定的,即事事從容。次句用一覺睡到紅日東升來說明自己是多么從容。作者現身說法,以下六句均是由此所引發的議論。要注意“睡覺”的“覺”讀jué,是覺悟的“覺”。
頷聯強調“靜觀”兩字,三句寫萬事萬物只要認真觀察,潛心思考,就能明白其中的“道”或“理”。據說理學家能靜觀天道的流行于萬物中,一般人當然不會這樣去做。四句是說至于“四時佳興”,如對春花、秋月、夏風、冬雪,都懷有美好的興致,在這方面,理學家與一般人沒有什么不同。“佳興”,美好的興致。
頸聯高度概括了理學家的哲學思想。五句是說在天地萬物之外還有個主宰一切的“道”,換句話說就是天地萬物都要受到“道”的支配。六句運用形象化的語言說明了同樣的道理,風云變化表面上千奇百怪,只要我們深入思考,就會發現它們仍然在“道”的掌控之中。
尾聯從道德層面上來說明“道”與“理”。程顥所謂的“道”與“理”其實就是封建社會的道德規范,第七句就集中體現了這一點。生活在封建社會的人,大體上分為富貴與貧賤兩個階層,如果做到了“富貴不淫貧賤樂”,那么封建社會的秩序就穩定了,封建社會的政權也就鞏固了。末句用贊美的語言鼓勵男兒努力做到這一點。人們的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思想,富貴的人很難做到不淫,而貧賤的人也難以快樂,所以才會出現社會矛盾,才會推動社會的進步。
理學家很聰明,他們寫詩是為了宣傳自己的主張,所以都寫得通俗易懂。即使運用典故,也毫無痕跡,絲毫不影響閱讀。如尾聯暗用了《孟子·滕文公下》以及《論語·雍也》中的話,前者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后者說:“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但是不了解這兩個典故,并不影響理解這首詩。這應當說是本詩的突出優點。
上一篇:沈佺期《侍宴》原文、賞析、作者表達什么思想情感?
下一篇:無名氏《冬景》原文、賞析、作者表達什么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