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蠶
賀志堅(臺灣)
春蠶也是一種吐絲的昆蟲,
卻缺少蜘蛛那份高超的智慧;
蜘蛛結網,為的是捕捉飛蟲;
春蠶作繭,反而牢禁了自己!
(選自《當代臺灣詩萃》)
【賞析】
此詩的妙處,就在于詩人一反通常人們對春蠶的看法,用逆向思維的方法,揭示了一種常常被人忽略的真實,給我們以智慧的啟迪。
春蠶,是常常被人贊美的、無私奉獻者的象征。“春蠶到死絲方盡”,已經成為長久流傳的名句。人們每每想到它的生命被拉成纖細潔白的蠶絲,敬意便油然而生。但是,詩人卻發現,對春蠶自己來說,這種行為卻是愚蠢的。因為吐來吐去,它的目的不過是作繭自縛。作為春蠶,它的生命就是在這作繭自縛中完結的。詩中用了對比的方法,把蜘蛛與春蠶作了比較。蜘蛛的形象在人們心目中是丑陋的,甚至是十分令人討厭的。但詩人卻認為,蜘蛛結網是高超智慧的表現。仔細想想,詩人的認識確實有道理。因為蜘蛛結網,其目標與春蠶吐絲完全相反。春蠶吐絲的結果是自我被囚禁,生命因而完結。蜘蛛卻因結網而獲得捕食的工具,生命得以延續。一死一生,這就是他們的不同之處,也就是詩人心目中智與愚的標準。
“春蠶”的生命完結了,它會化作另一種生命形式而存在。經過了幾次生命形式的演變,新的春蠶又會誕生。由此看來,春蠶作繭,也還不失為一種勇敢的生存方式。倒是我們人類,常常因為不能超越自我的局限,忙忙碌碌一生,到頭來作繭自縛,只有一次的生命在無所作為中完結了,再也不能重新開始了,豈不是十分可悲?
(蔡智敏)
上一篇:謝先云《竹筍》詩詞原文及賞析
下一篇:辛笛《十月小唱》詩詞原文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