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癥的診斷與治療
案例
隨著時代的發展,心理咨詢逐漸成了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來進行心理咨詢的,可以說人有各行各業,問題也是千奇百怪。但是,也有一些咨詢者有一些共同的心理特征,如有一類心理咨詢者,他們幾乎都訴說自己是天地間最不幸的人,在他們中間:
有的人每天禁不住自己總要想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情,而這些事情又是毫無意義的;
有的人對一些常人不以為然的東西,他們卻怕得毫無道理,怕得不可思議;
有的人整天悲悲切切,憂郁苦悶,對生活甚至生命都失去了信心;
有的人懷疑自己得了某一不治之癥,檢查了一家又一家醫院,不辭勞苦地來往奔波;
他們的情緒往往極不穩定,多愁善感,總是不愉快和情緒緊張,他們的情感活動容易發生變化,一些小小的順心之事可能使他們煩惱頓消,一點微不足道的挫折又使其愁云密布。
他們是怎么了?是思想問題嗎?是神經問題嗎?是精神病嗎?
分析
對于他們的問題,心理治療者往往診斷為“神經癥”,也有的人稱為“神經官能癥”、“精神神經癥”或“心理癥”。不管名稱如何,其代表的意義是一樣的:它不是某一特定的疾病單元,而是包括病因、發病機理和臨床表現很不一致的一組心理障礙。
神經癥不同于思想有問題,也不是世界觀、人生觀上出現了偏差,而是心理上出現了疾病。神經癥不同于神經病,神經病是指神經的疾病,大多有神經組織形態的病理性改變。神經癥也不同于精神病,精神病是一組由不同因素導致的大腦功能嚴重紊亂的精神疾病,有一些神經癥不可能存在的幻覺、妄想、思維散漫、情感失調、行為怪異等表現。神經癥是一組非器質性的大腦功能輕度失調的精神疾病。在青少年中,常見的有神經衰弱、強迫癥、焦慮癥等。在心理咨詢中,有相當一部分來訪者屬于神經癥。
不同的神經癥在癥狀上有不同的表現,但是它們相對于其他的心理障礙也有一些共同之處。
1.沒有腦的器質性病變作為基礎,也沒有足以造成腦功能障礙的軀體疾病。同時,盡管患者有各種軀體不適的感覺,卻沒有相應的器質性損害。
2.精神活動能力低下,常伴有焦慮和煩惱。
3.自知力良好,即患者對自己的病態表現自己清楚明了,現實檢查能力未受損害,能客觀地反映現實。
4.行為保持在社會規范允許的范圍內,一般能參加正常的學習或工作,生活能自理。
5.有迫切的治療愿望。這也是神經癥與精神病最明顯的區別。
總之,神經癥是一組干擾人的正常生活、削弱人的適應能力的中等強度的心理障礙,它既不是思想問題,也不是神經病或精神病。
人不會無緣無故感冒發燒,同樣,人們也不會無緣無故患上神經癥。研究表明,導致神經癥的心理因素是多樣的,但大致可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1.急性精神刺激。突然遭受強烈的精神刺激,如失戀、親人亡故、意外傷害、工作、學習的重大挫折等均可引起深刻的、劇烈的不良情感反應,誘發各種神經癥。
2.工作、生活、學習負擔過重。過重的負擔長期持續存在,或超過個人實際能力,導致精神過度緊張,以及工作時間過長或睡眠不足,引起神經功能紊亂,從而發生神經癥。
3.人際關系不和。良好的人際關系可使人心情舒暢,精神輕松;而人際關系的失調卻必然破壞當事人的心境,引起不快和精神緊張,也可引發神經癥。
4.暗示或自我暗示。有一些人還可由于受到他人無意或有意的說法、做法,或由于受到自己經歷、知識的暗示作用而誘發,如癔癥,特別是癔病流行就可以由暗示引起發病。
此外,一些人格因素、家庭因素、社會文化因素也與神經癥的發病有一定的關系。
人們感冒發燒,找些藥吃也就好了,那么,患了神經癥又該怎么辦呢?既然神經癥主要由心理因素而引起,那么心病當由“心藥”醫了。在不同的消化道疾病上,人們會使用不同的醫藥,對于不同的神經癥,人們也需采用不同的心理治療法以便對癥下藥。若真是患了某種神經癥,走進咨詢室在心理醫生的指導下治療也許會收到更好的效果,那時,這些“天地間最不幸的人”就不會哭訴自己的不幸了。
對那些神經癥患者來說,他們是不幸的,因為他們畢竟患上了令人痛苦的心理疾病;然而他們又是幸運的,因為他們只是腦功能暫時失調,在心理醫生的幫助及自己的努力下,他們完全可以恢復健康的心態,去體驗美好的生活。
上一篇:癔癥的診斷與預防(二)
下一篇:神經衰弱癥的產生與調解(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