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需要敢于冒險
哈默最大的一次成功在利比亞。無論是哈默本人,還是西方石油公司的領導員工,一提起此事,都會為之驚嘆。當時,利比亞的財政收入不大。在意大利占領期間,墨索里尼大概花了1000萬美元,在這里尋找石油,結果毫無收獲。
埃索石油公司在花費了幾百萬沒有取得多少成效后,正準備撤退,但在最后一口井里打出油來。殼牌石油公司大約花了5000萬美元,但打出來的井都沒有商業價值。
西方石油公司到達利比亞的時候,第二輪出讓租借地的談判在利比亞政府組織下進行著,出租的地區大部分都是原先一些大公司放棄了的利比亞租借地,根據利比亞法律,石油公司應在他們的租借上盡快開發,如開采不到石油,就必須把一部分租借地還給利比亞政府。
第二輪談判中就包括已經打出若干孔“干井”的土地,但也有多塊沙漠地與產油區相鄰。參加這次投標是來自九個國家的四十多家公司。有些參加投標的公司,它們的情況顯然比空架子也強不了多少。他們希望把租借地拿到后再轉租給別人。
另有些公司,其中包括西方石油公司,雖然沒有雄厚的資金,但至少具有經營石油工作的經驗。利比亞政府通過一些規模較小的公司參加投票,因為這首先要避免受到大財團和大石油公司的控制,其次再去考慮什么資金有限問題。
雖然哈默信心十足,但能不能取得成功還是個未知數,盡管他和利比亞國王私人關系良好。因為,他不僅這方面經驗不足,而且同那些石油巨頭們的實力相差太大,如果與他們競爭,肯定會有些不利。但決定成敗的關鍵不僅僅取決于這些。
哈默的董事們坐飛機都趕了來,他們在四塊租借地中投了標。他的投標方式有些特別,投標書用羊皮證件的形式,卷成一卷后用代表利比亞國旗顏色的紅、綠、黑三色緞帶扎束。
在投標書的正文中,哈默加了一條:為了幫助利比亞發展農業,他愿意從尚未扣稅的毛利中拿出5%供他們使用。此外,還允諾在國王和王后的誕生地庫夫拉附近的沙漠綠洲中尋找水源。
另外,他們還將制定出一項計劃,那就是一旦在利比亞開采出水源,他們將同利比亞政府聯合興建一座制氨廠。最后,哈默終于如愿以償地獲得了那兩塊租借地,使那些競爭對手非常吃驚。這兩塊租借地都是其他公司耗巨資后一無所獲放棄的。
沒過多久,這兩塊租借地便給哈默帶來了煩惱。他們鉆出的頭三口井都是干孔,沒有見到一滴油,僅打井費一項就花了近300萬元,另外還有200萬元用于地震探測和向利比亞政府的官員交納的不可告人的賄賂金。
于是,董事會里的許多人紛紛把矛頭指向了哈默,說他干了一件蠢事,甚至連哈默的知己、公司的第二大股東里德也失去了信心。但是直覺告訴哈默,他的選擇是對的。在財東和創業者之間發生意見分歧的幾周,第一口油井出油了,此后的另外八口油井也出油了!
這下公司的人可樂壞了,這塊油田的油是異乎尋常的高級原油,日產量是十萬桶。更重要的是,油田位于蘇伊士運河以西,便于運輸。與此同時,哈默在另一塊租借地上,采用了最先進的探測法,鉆出了利比亞最大的一口井——自動噴油的珊瑚油藏井,日產7.3萬桶。
接著,哈默又修建了一條日輸油量100萬桶的輸油管道,耗資1.5億元,而當時西方石油公司的資產凈值只有4800萬元,足見哈默是一個敢想敢干的人。
之后,哈默又大膽地吞并了好幾家大公司,等1969年利比亞實行“國有化”的時候,已羽毛大豐了。這樣,西方石油公司一躍而成為世界石油行業的第八個姊妹了。
畏首畏尾,不敢冒險的人,永遠不會取得什么成就。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只有敢于冒險,放手一搏,才能夠獲得巨大成功!
上一篇:成功要有創新思維
下一篇: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