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孩子自閉
6歲的孩子大多數都是非常活潑開朗的,也有極少數的孩子每天都不想說話,尤其是在進入一年級之后,他們得到老師關注少了,所以就會躲在教室的某一個角落里孤單地存在,很少和其他同學一起玩,表現得非常不合群。當父母發現孩子出現這樣落落寡合的表現時,一定要保持警惕,說不定孩子就會因此而形成自閉的傾向。如果父母對孩子的自閉不管不顧,那么孩子的自閉情況就會越來越嚴重,直到患上自閉癥。這對孩子的身心發展是非常不利的。
正是因為自閉癥不是突然形成的,所以很多孩子在出現自閉傾向的時候都會被父母忽略,父母如果長期忽略孩子的自閉傾向,孩子就會由自閉傾向發展成為自閉癥。所謂自閉癥,就是孩子將自己關在封閉的情感世界里,他們自己就像是一座孤島,與世隔絕,這樣一來,他們的身心就無法健康地發展。6歲的孩子還沒有成熟,一旦他們陷入自閉的情況之中,不但會與周圍的人斷絕聯系,與社會脫節,而且會導致身心不健康,甚至給整個家庭都帶來無法彌補的缺憾。在發現孩子有自閉傾向的時候,父母一定要積極地引導孩子,讓孩子與同齡人更開心地玩耍,讓孩子更關注外面的世界,這樣孩子才會變得陽光。
果果剛剛進入一年級,老師就發現了異常,原來果果在幼兒園里的時候就不怎么喜歡說話。但是在進入一年級之后,老師覺得果果不但不喜歡說話,還很孤僻,因而老師和果果媽媽聯系,對果果媽媽說:“果果媽媽,您看到果果有什么異樣嗎?經過這段時間的觀察,我覺得比起其他孩子,果果比較自閉,我建議您帶孩子看一看心理門診,如果孩子有自閉的傾向,應該及早干預,這樣才能夠取得良好的預后效果。”
看到老師說的這么中肯,而且也是為了孩子好,媽媽當即就帶著果果去了自閉門診。心理醫生對果果進行了一番測試之后,對媽媽說:“這個孩子已經有了嚴重的自閉傾向,如果及早干預的話,效果還會比較好。其實現在已經有些晚了,可能是因為你們在孩子幼兒園時期并沒有發現異常。不過從現在開始對孩子進行干預,應該還是可以扭轉的。”聽完心理醫生的病情分析,媽媽決定配合心理醫生進行治療。媽媽又把果果的情況告訴了老師,并且請求老師多多和果果溝通,也創造更多的機會讓果果和同學們一起玩。在媽媽和老師、醫生的一起努力之下,果果的情況有了很大的好轉。放學回到家里之后,果果比之前開朗了,她會主動跟媽媽說她在學校里發生的事情,而不像之前那樣,一回到家就躲到房間里,再也不出來。
很多孩子的自閉傾向都被父母理解為性格內向,不愛說話,實際上一個正常的健康的孩子,即使他屬于內向性格,不怎么喜歡說話,也會表現得比常人更加活躍。那么,孩子為什么會產生自閉傾向呢?主要說來,自閉傾向有以下幾種原因。
首先是性格的遺傳因素。相比起那些外向開朗的孩子來說,內向自閉的孩子似乎更不愿意與其他人交往,但是他們喜歡和靜止的物體打交道,例如,他們會很喜歡某一個玩具,他們會喜歡花草樹木。如果孩子有這樣的表現,而且非常明顯,那么,父母就要懷疑孩子是否有了自閉傾向。
孩子們總是很喜歡玩耍,尤其是對于6歲左右的孩子,他們根本不想留在家里,而只想出去跟同齡人一起瘋狂地玩。當發現孩子不喜歡和同齡人相處,而只喜歡待在家里的時候,父母就要想到孩子是否有自閉的傾向。因為孩子一旦留在家里,就與外部的世界失去了聯系,這樣會使他們陷入自閉的惡性循環之中,失去了與別人接觸和交流的機會,讓他們的自閉表現越來越嚴重。
很多孩子之所以把自己封閉起來,是因為他們內心積壓了很多負面的情緒,但是卻沒有渠道進行發泄。在現實生活中,孩子每天都要與人接觸,自然就會產生各種各樣的情緒。有些父母為了教會孩子乖巧懂事,就會要求孩子不要打人,不要罵人,也不許說臟話,更不能對大人吼叫。在這么多“不”的要求之下,孩子們可做的事情少之又少,如果有了負面的情緒,他們無處排解,就找不到情緒的發泄口,只能通過其他的方式來發泄。有些年紀大一些的孩子還會通過虛擬的網絡獲得交往的機會,這會使他們在現實生活中的自閉更加嚴重,也會讓他們在現實中更加孤獨。
還有一些孩子之所以切斷了自己與外界的聯系,是因為受到了父母不正確的教育。很多父母教育的方式簡單粗暴,當孩子表達內心不滿的時候,他們根本不會用心傾聽孩子,而是會打斷孩子的說話。尤其是在孩子有某些需求的時候,他們非但不會滿足孩子的需求,還會否定孩子。孩子在長期得不到父母的安慰,需求也得不到滿足的情況下,他們會把自己封閉起來,不讓自己再與任何人交流,也不關注外界。也有一些父母因為忙于工作,每天都朝九晚五,尤其是現在社會競爭的壓力非常大,很多父母都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上,而沒有抽出時間來陪伴孩子,也沒有找到機會與孩子進行交流。這樣一來,孩子就無法感受到父母對他們的關愛。曾經有心理學家經過研究顯示,如果母親沒有給1歲以內的嬰兒親密的照顧,并且真正負責照顧嬰兒的人很少與嬰兒進行語言交流,那么,孩子在長大之后就更容易有自閉的傾向,也更容易患上自閉癥。所以不要再覺得幾個月的嬰兒不需要父母的照顧,其實,哪怕是小小的嬰兒,也需要與父母之間進行親密的溝通與互動。在家庭生活中,不僅母親要肩負起照顧孩子的重任,父親也要肩負起引導和教育孩子的職責。孩子健康的成長離不開父母雙方共同的努力,以及對孩子的陪伴,父母們一定要端正教育的態度,找到正確的教育方式,與孩子之間進行良好的親子互動。
日常生活中,父母還要想方設法地幫助孩子消除恐懼心理。孩子年齡小,人生經驗有限,對于生活中那些陌生的事物和人,他們往往會感到恐懼。在孩子產生各種情緒的時候,父母既要鼓勵孩子把他們內心的情緒表達出來,也要鼓勵孩子主動與父母交流,尤其是在發現孩子有自閉傾向之后,父母更是要與孩子多溝通,引導孩子多探索,而不要任由孩子把自己關閉在孤立的世界里。對于年幼的孩子,父母可以經常與孩子一起做游戲,在游戲的過程中,孩子感到放松,也會徹底地敞開心扉,尤其是在很多同齡人一起參與的集體活動中,孩子更能夠敞開心扉與同齡的小伙伴在一起開心地玩樂,這對于幫助孩子消除自閉傾向是極其有好處的。
上一篇:學會給危險以迎頭痛擊
下一篇:幸福就是真實而又快樂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