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標點化危機
一、巧用標點救性命
清朝末年,慈禧太后讓一個著名的書法家為她題扇。那位書法家題的是唐朝王之渙的一首詩:
黃河遠上白云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由于緊張和疏忽大意,那位書法家竟然忘掉了一個“間”字,慈禧大怒,要治他的死罪。那位書法家于是急中生智,連忙解釋:“老佛爺息怒,臣這是用王之渙的詩意填的一首詞。”
他重新斷句,并讀給老佛爺聽:
黃河遠上,白云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慈禧太后聽后,覺得文通字順,無話可說,還賜給銀兩為他壓驚。
二、周總理以牙還牙
周恩來是我們的好總理,他的口才也很好。在革命戰爭年代,周恩來在和敵人的一次論戰中,將敵人的謬論一一駁倒。
敵人惱羞成怒,對周恩來說:“同你們講道理真是對牛彈琴!”
周恩來立即回話斥責敵人說:“對,牛彈琴!”
“對牛彈琴”原是一個成語,但是周恩來在“對”字后面停頓了一下,然后再說“牛彈琴”,這樣就將這個成語拆成了兩句話,它們的意思卻截然不同。這樣,周恩來只是巧妙地修改了敵人的話就批駁了敵人,收到了以牙還牙的奇妙效果。
上一篇:左思洛陽紙貴揚美名
下一篇:春風又‘綠’江南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