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川·耀州窯博物館》陜西名勝簡介
在銅川市黃堡鎮耀州窯址中心區。耀州窯博物館是因有眾多歷代各朝瓷窯遺址而建立,它集遺址保護、文物陳列、模擬參與、制作工藝為一體的博物館,建于1994年5月23日,并正式對外開放。
耀州窯,其典型代表是黃堡鎮古瓷窯,其遺址經發掘得知,南北長5公里,東西寬4公里,北起硙子河,南達西溝村,星羅棋布,建于漆水河兩岸,連綿10余里。據《同官縣志·礦業志》載:“南北沿河10里,皆其陶冶之地,所謂10里窯場是也。”由20世紀50年代到近年,考古工作者在黃堡鎮、陳爐鎮、立地坡、玉華村、上店子、塔坡等地也發現一些耀州窯的遺跡,以黃堡鎮為中心,囊括方圓200余里的古瓷窯。
耀州窯,以往論者都認為起源于唐,盛于宋,這是不確切的,以黃堡鎮古瓷窯為例,其歷史源遠流長,呂家崖新石器時代遺址內出土一件彩陶人面紋葫蘆瓶,工藝細膩,深為國內學者和考古專家所重視。說明在六七千年前母系氏族社會繁榮時期,黃堡鎮的陶瓷就相當興盛,制陶技術水平也已達到一定的程度。經父系氏族社會、夏商周、春秋戰國、秦漢過渡到瓷器,最遲不晚于晉代。黃堡鎮宋神宗趙頊元豐七年(1084年)張隆立的《德應侯碑》載,東晉穆帝司馬聃永和(345—356年)中,高壽藝人槐林到黃堡傳授燒瓷技術時,那里已有瓷窯數十處,匠工們已具有相當水平的燒造技術,經槐林指教,技藝愈精于前矣。
耀州窯起源應是西漢,經東漢、三國、魏晉而逐漸成熟,到南北朝時,黃堡鎮瓷器制造業已粗具規模。黃堡鎮瓷窯歷北周、隋、唐、到大發展時期,北宋之時達到鼎盛階段。它不僅在種類有增加、質量上有提高,而且受其影響而形成了以耀州窯為代表,包括河南臨汝窯、宜陽窯、新安縣城關窯、禹縣鈞臺窯、內鄉大窯店窯,甘肅天水秦窯的北方青瓷窯系。隨著南宋政治、經濟中心的轉移,北方戰爭紛亂,耀州窯開始衰落。
南宋理宗趙昀紹定五年(蒙古太宗窩闊臺四年,金哀宗完顏守緒開興元年,1232年),宋蒙聯合滅金盟約后,黃堡鎮瓷窯在金撤退時被搶劫一空,屠殺中幸逃的居民被迫遷往其東南三十余里的陳爐鎮謀生。據《同官縣志》云:“陳爐鎮蓋以陶爐陳列而得名也。莫考所始,相傳黃堡鎮陶業廢后,居民移陶于此。村長五里有奇。居民沿崖以瓷磚甃洞而居,上下左右層疊如蜂房。”
耀州窯在北宋為鼎盛時期,但在唐代已有相當高的水平,如在為興建唐玉華山仁智宮(唐高祖李淵武德七年,624年)、玉華宮(唐太宗李世民貞觀二十一年,647年)而創設的玉華窯,以及與之相距數十里的安仁窯,近年來相繼出土了一批唐代青釉、白釉、黃釉瓷器或瓷片,工藝都很精細。玉華瓷窯的黃、白釉瓷還超過了黃堡鎮同一時期的瓷器。安仁村古耀州窯遺址中出土的一件瓷器,小巧玲瓏,晶瑩剔透,裝飾構圖新穎別致。黃堡鎮古瓷窯也出土了一批唐青瓷、白瓷、黑釉、茶葉末釉、素胎黑彩、白釉綠彩、釉下彩、唐三彩瓷器(殘片)。尤其是1972年黃堡耀州窯遺址出土的唐代黑釉塔式罐,最能反映唐代耀州窯卓越的制瓷水平,成為北方黑瓷的代表作和國家的一級珍品。
耀州窯,其燒造水平到神宗時期達到高峰,正是盛唐高超技藝的升華和結晶。這時候,青瓷窯有汝窯、官窯、龍泉窯、哥窯、耀州窯等,除官窯專為皇宮燒制瓷器外,其他多為民窯。官府也從民窯中選用部分精品,稱貢瓷,耀州窯最好的青瓷器,就是這種貢瓷。耀州窯的青瓷佳品,除朝廷及官府外,還供外銷。南宋時,外銷中斷,屬耀州窯系的廣州西村窯與廣西的永福窯,專門仿燒耀瓷,供銷海外。
耀州窯,從近年來發掘出唐、五代、宋、金、元各代作坊21座及數萬多件耀州窯的瓷器瓷片看,造型是豐富多彩的。近幾年,國家在黃堡耀州窯址修建博物館,建了大廳予以保護。
為全國3A級旅游名勝區。
耀州窯博物館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上一篇:《榆林·靖邊縣·統萬城遺址》陜西名勝簡介
下一篇:《商洛·丹鳳縣·船幫會館》陜西名勝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