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字倒貼的傳說
每到春節,在許多人家的門窗上,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倒貼著的大紅“福”字,這也算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習俗了。據《夢粱錄》記載:“士庶家不論大小,俱灑掃門閭,去塵穢,凈庭戶,換門神,掛鐘馗,釘桃符,貼春牌,祭祀祖宗。”文中的“貼春牌”中的“春牌”就是寫在紅紙上的“福”字。
據說,“福”字倒貼的習俗來自清代的恭親王府。在某一年的春節前夕,大管家為討主子歡心,和往常一樣寫了許多個“福”字讓人貼在庫房和王府的大門上,有個下人因為不識字,竟將大門上的“福”字貼倒了。
為此,恭親王福晉十分惱火。多虧大管家能言善辯,他跪在地上說:“奴才常聽人說,恭親王福大造化大,如今大福真的到(倒)了,此乃吉慶之兆呀。”
福晉聽罷心想,怪不得過往行人都說恭親王府的福到(倒)了。“吉語說千遍,金銀增萬貫”。一高興,便重賞了管家和那個貼倒“福”的下人。
從此以后,倒貼“福”字的習俗就由官府逐漸傳入百姓家,并都希望過往行人或頑童念叨幾句“福到了”“福到了”。
“福”字倒貼的習俗在民間還有一個傳說。據說,明太祖朱元璋當年曾用“福”字當做暗記準備殺人。好心的馬皇后為了消除這場災禍,讓全城的人家在天明之前都在自家的門上貼上一個“福”字。
馬皇后的旨意自然沒人敢違抗,于是家家的門上都貼了一個“福”字。其中有一戶人家不識字,竟把“福”字給貼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發現家家都貼了“福”字,還有一家把“福”字貼倒了。皇帝聽了大怒,立即命令御林軍把那家滿門抄斬。
馬皇后一看情況不好,連忙對朱元璋說:“那一家人知道您今日駕臨,故意把“福”字貼倒了,這不是‘福到’的意思嗎?”
皇帝一聽也有道理,便下令放了人,一場大禍終于消除了。從此,人們便將“福”字倒貼起來,一求吉利,二為紀念馬皇后。
上一篇:“皇帝”和“沙皇”的由來
下一篇:“酉”字旁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