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父親啟蒙的球王貝利
貝利出生在巴西特雷斯·科特索斯的偏僻小鎮的一所破房子里。貝利一生成就非凡,功勛卓著,聲史顯赫,可謂無與倫比,被為世界球王,20世紀最佳運動員。
一天,貝利的父親剛剛擦過衛生所的瓷磚墻,同貝利進行了一次成人式的談話。
“孩子,你長大了想干什么!”
“當飛行員。”
貝利經常去航空俱樂部擦皮鞋,看到那些小飛機起起落落,早就發誓長大了一定要當飛行員。可是他父親卻希望他成為一個職業足球員。使他驚訝的是,父親對他直言不諱的答復似乎很滿意。
“好!可是你知道當飛行員之前先得有什么準備嗎?要會看地圖,要會從一個地方飛向另一個地方而不迷路。這就要求你讀點書,識點字,學點算術和科學什么的?!?/p>
“爸爸,上了學還能擦皮鞋嗎?”
“放學后還是可以去擦的?!?/p>
“踢足球呢?”
貝利笑了笑說:“真是我的好兒子!做完功課還是會找到時間踢球的?!?/p>
于是,8歲的貝利上了小學,可是一開始就很不順利,因為他上課愛講話,愛做小動作。女老師一發現他說話就用紙團塞他的嘴,要么罰他跪在地板上的干玉米粒上,要么叫他背對著全班站好,鼻子貼著墻壁,兩臂平伸,活像釘在十字架上的耶穌。
這些體罰引起了貝利的極端反感,對書本也厭惡了:“這位老師明明是我的仇人,如果我讀書,豈不讓她得意了嗎?”
貝利10歲那年和他的伙伴們成立了一個俱樂部,為了紀念巴西的獨立日,命名為“九·七俱樂部”。在貝利的倡議下,他們搞了幾套足球明星畫片出售,有的孩子還拾了些破銅爛鐵賣給收購廢品的,湊錢買了球衣球褲,還買了個足球。這個球雖然不合規格,比破布球可強多了!可是他們買不起球鞋,只能光著腳丫踢。于是他們給自己的球隊封了個綽號,叫作“赤腳大隊”。球由貝利保管,他便無形中成了隊長。赤腳大隊在包魯很快就踢出了名氣。
隨著貝利年齡的增長,父親對他的影響也越來越大。離他們家不遠的地方有個閑置不用的球場,父親一有空就領著兒子去那兒踢球。有時他站在假想的球門中間,叫貝利練習帶球和射門。
父親對貝利說:“你只會右腳射門,老是要把球弄到右腳射門的位置,不僅損失了時間,而且破壞了節奏,對方會乘機把你腳下的球搶走,守門員也有充裕的時間站好位置攔截你射來的球。來,看我的!”
接著,父親一面示范,一面說:“就這樣。要成為一個像樣的球員,就得兩只腳一樣靈活。而且不能停下來思考,必須成為一種本能的行動……現在你來試試。左,右……這就對了,再來一次……”
要不然講的就是:“來,頂頂頭球。上身后傾,越后頂起來越有力,球就去得越遠……睜開眼睛,閉上嘴巴,用中額頂,……對了!”
父親把球拋過去,貝利頂回去,球越拋越高,逼著他一次比一次跳得更高。
父親一遍一遍地教,兒子踢了又踢,傳了又傳,頂了又頂,回家時滿身大汗,又累又高興。這時母親就會大興問罪之師:“都是你干的好事!這是你的老大!以后他要當個餓得半死不活的足球員,一點出息也沒有,到時候你可別怪我!”
父親只好抱住她笑笑說:“他現在連左腳踢球都學不會,就根本成不了足球員,也就用不著你擔心了!”
貝利12歲那年,包魯舉行一次勝利杯賽。這時赤腳大隊已經搞到些舊球鞋,改名為“小亞美利加隊”。決賽的那天,容納5000名觀眾的體育場擠得水泄不通。
小亞美利加隊只不過是些毛孩子,最大的才14歲卻以壓倒優勢贏得了冠軍。他們學大人的模樣,捧著獎杯繞場一周。觀眾站起來喝彩,有人還按當地的老習慣給他們扔錢幣。貝利進球最多,觀眾在大聲呼喊他的名字。
貝利的正式名字是埃德遜,在家里叫“地科”。上學不久,也不知道是哪位缺德的給他起了“貝利”這個混名。有人說,在巴西人通用的葡語中,這個名字沒有什么意義;又有人說,住在包魯一帶的土耳其人方言中,“貝利”一詞是“傻瓜”的意思。為了抗議別人這樣叫他,貝利不知打過多少次架??墒?,他越生氣,叫的人就越多,他也就認了。
這天使他感到奇怪是,觀眾高呼“貝利!貝利!”他不但不討厭這個名字,反而心里感到美滋滋的?;氐郊遥赣H自豪地宣布勝利的消息,母親第一次為了踢足球的事露出了笑容,并緊緊地抱住兒子。
這時,一向沉默寡言的貝利也滔滔不絕地說開了:“媽媽,他們都為我叫好,大叫我的名字,有人還把錢丟下來?;镉媯儼堰@些錢都給了我,因為我是進球最多的。媽媽,這場球的明星就是我。不信你問爸爸。媽,他們給了我36個克魯塞羅!”
這筆錢確實不少,可以拿來買3公斤米、3公斤豆子和2公斤咖啡,還有足夠的錢剩下來買白糖和咖啡。但是,出乎貝利意料之外。媽媽聽了他的話并沒有表示高興,而是嚴肅地對他說:“你不是單靠自己贏得這些賞錢的,吃過晚飯你去把錢分給大家!”
貝利照辦了,從此以后他走上了足球運動生涯。由幼時要成為飛行員的貝利到最后成為體育明星,是與父親的影響、教育分不開的。而這一次球賽的勝利更加堅定了他成為足球運動明星的信念。由此看來,對自己的事業充滿信心才是成功的基礎。
上一篇:努力飛翔的雛鴿
下一篇:史蒂芬娜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