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飛翔的雛鴿
朋友在競爭上崗中因業(yè)績不佳被淘汰了。和我聊天時,從開始到結(jié)束一直在不停地抱怨單位的不好,又埋怨自己的能力太差。看著他的失落,我?guī)缀跽也坏胶线m的語言來安慰他。
話講完了,我們就呆呆地看著對面屋頂?shù)镍澴印?此鼈儚奈蓓斊痫w,在兩棟房子中間的空地上方盤旋一圈,又落下。然后再起飛,盤旋,再落下,姿勢有些笨拙。
仔細看來,這是幾個鴿子家庭的小鴿子正在學(xué)飛。正看著的時候,朋友忽然來了興致:你辨認一下,看看哪些是小鴿子,哪些是大鴿子?
我笑了:要分辨這個,看看大小不就得了?可是,左看右看,被風(fēng)一吹,羽毛鼓起來,鴿群中的每個個體好像大小都差不多。看了半天,我最終沒能將不停扇翅的老鴿新鴿給辨認出來。
這回輪到朋友笑了:我告訴你一個最簡單的辦法,你只要找到哪些鴿子撲騰翅膀的頻率更快,那就是正在學(xué)飛的新生小鴿子。
看到我的困惑,朋友進一步解釋:因為剛剛學(xué)飛的雛鴿翅膀力量還不如父母強,加上扇動翅膀的技巧也還不嫻熟,為了保證自己在空中不致墜落并與父母保持差不多的飛行速度,它只有更快地扇動翅膀。
接下來的觀察很快證實了朋友的說法。我們看著雛鴿被父母甩下,有幾次甚至幾乎要從空中掉了下來,但它笨拙地努力撲騰,迅速加快振動翅膀的頻率,終于慢慢跟上了父母的步伐。
原來如此!一個簡單的振翅速度方面的差距,卻有效彌補了與父母在速度、技巧、力量方面的差距。笨鳥先飛,勤能補拙,倒與這個鴿子學(xué)飛的道理有些類似了。
幾乎在同時,我和朋友都笑了:事情其實就是這么簡單。可遺憾的是,道理擺在那里,卻不是誰都能明白。
上一篇:做決定的那一刻
下一篇:受父親啟蒙的球王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