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劃粥苦讀
范仲淹,字希文,漢族,蘇州吳縣(今屬江蘇)人,世稱“范文正公”。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和文學家。
范仲淹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學家。他出生在蘇州,兩歲時喪父,隨母親改嫁,生活艱苦貧困。十歲時,母親把他送到當時的醴泉寺讀書。
范仲淹學習很刻苦,常一個人伴燈苦讀,直到東方欲曉之時才休息一小會兒。為了節(jié)省時間,集中精力學習,他每天煮一鍋粥,放涼、凝凍之后,用刀劃成四塊,早晚各取兩塊,就著咸菜吃下,并不燒火炒菜,吃完了接著埋頭讀書。
寺里的僧人見他如此苦學,非常佩服,問他為什么這樣不顧艱苦,發(fā)奮讀書,范仲淹答道:“如果不讀書,只貪圖享受,那樣的生活又有什么意義呢?”
寒來暑往,范仲淹在寺中一讀就是幾年,學業(yè)大有進步,但他并不滿足,渴望離開孤陋寡聞的醴泉寺,到更廣闊的天地里求師訪友,開闊眼界,廣泛攝取知識,以成就一番大事業(yè)。于是,他獨自一人,風餐露宿,風塵仆仆來到南京,進入思慕已久的南都學舍。
在這里,范仲淹感覺眼界大開,既有眾多名師,又有可以切磋的同學,書籍更是滿架,他于是更加如饑似渴地學習起來。
范仲淹在南都學舍依舊“斷齏劃粥”,埋頭苦讀。同學中有個南都留守的兒子,看到他忘我攻讀,每天只吃粥和咸菜,很受感動,回家告訴了父親,留守很欣賞仲淹的精神,并讓人給他送去許多酒菜。然而幾天之后,留守的兒子發(fā)現食物都腐爛了,仍原封未動。他不僅責備道:“你為何如此清高?難道是懷疑我父親別有用心嗎?”
仲淹忙謝罪道:“令尊的厚意我很感激,只是我已習慣于粗茶淡飯,如果養(yǎng)成貪吃的毛病,以后吃不得苦,又怎么能有所作為呢?”
就這樣,范仲淹晝夜苦學,備嘗艱辛,最窮困時兩頓粥都吃不上,但他從不懈怠,為了抓緊時間,甚至五年未曾解衣就枕。滴水成冰的冬夜,實在困倦不堪,就用冷水澆頭,繼續(xù)學習。
艱苦生活的磨練.勤奮刻苦的學習,不僅使范仲淹獲得了廣博的知識,也培養(yǎng)了他儉樸的生活作風,為他做官后關心民間疾苦打下了基礎,并初步樹立了他那“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志向。他終于成為才學過人的學者,憂國憂民的政治家。
◆身居顯貴之后的范仲淹仍廉儉礪志而求真,他常如此教育兒女,一個人,尤其在青少年時期,千萬不能貪圖安逸,否則,就會缺乏進取心,難以成功。這也正是范仲淹一生的準則,是值得我們學習和思考的。要想達到自己的目標,就要像挖出井底的水一樣,需要堅韌的耐心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上一篇:蘇颋馬廄成才
下一篇:荊浩學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