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船王的寶座
經營目標有短期的,有長期的,即人們所稱的“短期行為”和“長期行為”。現在,有作為的企業家越來越注目于長期的利潤,而不為暫時的高額利潤所動。這樣能使企業穩步前進,不斷壯大。香港航運集團主席包玉剛先生就是運用這種經營謀略,使之登上世界船王的寶座的。
1955年,包玉剛成立了環球航運公司,花377萬美元購買了一條已使用27年之久的舊貨航船進行出租貨船的業務。
當時,世界經濟處于興旺時期,貨運頻繁,生意不斷,而且價格昂貴。按通行的市場標準,他只需要將船出租給人家,到中東運油跑一個來回,就可將買船的本錢全部收回,甚而還有盈余。但他并沒有這樣做,而是采取了“低租金長合同”的辦法,出租價比別的公司低得多,訂的合同期卻比別家公司長得多。
這種做法引起了同行們的議論,他們認為包玉剛降低租價是怕冒風險的膽怯行為,是有大錢不賺的“傻瓜”。
然而,包玉剛仍舊堅持自己的做法。他認為:經營企業就是為了賺大錢,但賺錢的方法各有不同,就以航運業而言,提高租價固然可以獲得巨利,但這只是租一次賺一筆,利潤雖高,只是暫時的短期行為。要賺大錢就必須把目標放得長遠些,這就需要擴大船隊,哪怕利潤再高,也難以積累資金擴大船隊。要擴大船隊主要的手段是要爭取銀行貸款。
銀行家們當然不會將款貸給冒有風險的高利額的租船戶,而愿意與有長期業務、穩當可靠的船主建立信貸關系。包玉剛的做法,使銀行家覺得可靠,而予以信賴。于是,他取得了銀行一筆又一筆的貸款,從而迅速擴大了他的船隊,以多取勝,以薄利競爭。
包玉剛的這種辦法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發生中東石油危機時,進一步證明了其正確性。當時,那些靠去中東運油獲取高利的“短期行為”經營者,由于斷絕了生財之道,紛紛從租船業中敗下陣來。但是包玉剛的環球航運公司,依仗其龐大船隊的實力和可靠的信譽依然業務不斷。在中東危機帶來的租船業的危機中,它不僅巍然不動,而且兼并了那些將倒閉的小公司,進一步擴大了它的經營業務。
上一篇:癲梅審樹查奸夫
下一篇:登巴狠揍農奴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