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真正的儉樸
或曰:“管仲儉乎?”子曰:“管氏有三歸,官事不攝,焉得儉!”
南懷瑾在解釋這句話時說:從個人來說,以管仲有三歸之堂,可以說他在經濟生活上非常浪費。三歸堂是建筑物的名稱,就是說他的宰相府,還是相當講究漂亮的,可見他還不夠儉樸。我們可以在歷史上看到漢文帝的儉樸、節省,是皇帝中有名的,一件袍子,穿了一二十年還補起來穿。后來景帝、武帝時代的經濟繁榮,就是他打下的基礎,因為他本身就非常儉樸。所以管仲的生活,誠如孔子說的并不儉樸。另外在公事上,孔子又說他“官事不攝”。在公家的政治制度上,又不能做到扼要統籌。只知因人設官,重重疊疊設置了太多的部門,其實可簡化而他沒有簡化,這是在行政上的不儉,那他怎么算得“儉”呢?從這一點可以看到,要真正處理好公事,制度與編制的緊縮很重要,法令也不可煩瑣,這是孔子對管仲兩方面的批評,也是我們后人應該警惕的地方。
所謂“溫、良、恭、儉、讓”,其中的“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歷朝歷代,都以節儉為榮。儉,不僅是要懂得物力維艱,當知一食一飯來之不易,如古詩中所說“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而且,“儉”,更指為人的樸素,作風的簡約干練,不拖泥帶水。看歷史,任何一個朝代在開始時,君主們明白創業之艱難,力行節儉之風,上自帝王,以身作則,下至百姓,齊心協力,共同為一個朝代的繁榮打下堅實的物質基礎,并形成一種良好的社會風氣。古代有“文景之治”,有“貞觀之治”,后有“康乾盛世”,直到現代,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之初,都曾有過節儉建國的一個時代。今天的我們,回顧起來,在學習借鑒的同時,也會感受到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因而更加懂得珍惜。
新中國成立之初,以毛澤東和周恩來為首的中央領導同志,在個人生活上是十分節儉的。他們的生活,也許是今天生活在物質昌盛中的人們所難以想象的。
1964年,為了讓毛主席能有個休息的地方,中央機關背著他在京西玉泉山蓋了一棟小樓,為使他周末來這里休息。
毛主席知道后,很不高興,對工作人員說:“歷鑒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我反對奢侈腐化,以權謀私,謀求制度和政策以外的特殊待遇。因為干部政治和生活搞特殊化,不僅是為政不廉的表現,也是一種腐化現象。”
工作人員們說:“房子已經蓋好了,您還是去住吧。”毛主席又說:“要我去住可以,一是蓋房子的建設經費要從我的稿費中出,二是必須先讓警衛戰士去住。”無奈,這棟小樓就成了警衛戰士們輪流住的地方。
毛主席一向艱苦樸素,平時的飲食也異常簡單,主食是普通大米和小米做成的二米飯,副食每餐不過三四個小碟,偶爾有點魚或肉,但量都不大。尤其在三年困難時期,毛主席更是放棄了他最愛吃的紅燒肉,帶頭不再吃肉,餐飲從簡,決心與百姓一同渡過難關。
有一次開完會,他沒吃飯,就去游泳池游泳了。服務人員送去兩塊夾著香腸的面包給他,他接過來一看有香腸,就放在一邊不吃了。衛士只好讓服務員把香腸拿走,主席這才把面包吃了。平時,主席睡的就是普通的木板床,床上鋪一層棉褥子,再鋪一層毛巾被或者床單。他的床單、睡衣和毛巾被,都是用了補,補了用,從不輕易丟棄。有一雙舊皮鞋的故事,至今給人印象深刻。
五十年代末,有一天,毛主席的衛士拿著一雙舊皮鞋,叫毛主席身邊警衛中隊的一名戰士出去修。
戰士接過皮鞋一看,那是一雙棕色的舊皮鞋,雖然擦過油,但鞋面上起了不少皺紋,每只都裂了一條一寸長的口子,鞋底也磨薄了。戰士看罷心中不忍,心想我們黨和國家的領袖,這樣的鞋還再修了穿,叫人怎能不心疼,無奈衛士一再叮囑:“主席急著穿,一定要抓緊修。”
這位戰士下了哨,立即提著這雙鞋到西單的修鞋鋪去修。修鞋師傅看了這雙皮鞋直搖頭,半開玩笑地數落道:“小伙子,攢錢娶媳婦哪!這樣的鞋哪能修?”戰士不能說這鞋是誰的,于是又去了幾家修鞋鋪,好說歹說都修不了。無奈,戰士就坐在修鞋鋪里看師傅修鞋,并不時詢問。修鞋師傅被感動了,就不時地指點他。最后,戰士又去買了修鞋工具和材料,回部隊自己修。戰士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于把鞋修好了,不好意思地把鞋交給了衛士,并簡要匯報了修鞋經過。
第二天,衛士告訴這位戰士,毛主席挺滿意。晚上,毛主席在院散步,路過戰士哨位時,正穿著這雙棕色皮鞋。這位戰士看了又高興又崇敬,高興的是自己為領袖修好了鞋,崇敬的是領袖的艱苦樸素作風。當時衛士告訴主席,就是這位戰士自己學著修的鞋。主席轉過身來,走向戰士,拍拍戰士的肩膀微笑著說:“修得不錯,謝謝你。”
周恩來總理的艱苦樸素在中南海里,也是盡人皆知的。
1960年前后的困難時期,他和毛主席一樣,帶頭不吃肉。平時吃飯,常常是吃窩窩頭喝玉米面粥,加幾樣小菜。那時候,他身邊的警衛中隊每次吃玉米餅子,都送去幾個給總理和鄧大姐。他很高興,風趣地說:“人多吃點五谷雜糧有好處,大鍋飯香。”
警衛戰士業余時間在空地上種起黃瓜、豆角、茄子、土豆、木耳菜,每次都送一些給總理。總理每次都囑咐廚房記賬付錢。戰士們說:“菜是我們利用空余時間在空閑地上自己種的,能讓您和鄧大姐吃上我們高興,怎么能收您的錢呢?”總理嚴肅地說:“毛主席為我們制訂了‘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我們是人民的勤務員,吃菜付錢理所當然嘛。”
總理的衣著歷來樸素無華,他的毛衣是護士給織的。毛衣和襯衣的領口、袖口破了,就修補后再穿。僅有的那套整潔的中山裝,只有在外事活動時他才穿上。
1972年,周總理到浙江省杭州視察,中午在西湖“天外天”餐廳就餐。餐后,他特別囑咐隨行工作人員按規定給餐廳交足糧票和錢。餐廳經理再三不肯收,他知道后就指示工作人員一定要交,并嚴肅地說:“我們要做表率,不能搞特殊化,占群眾的便宜。”經過工作人員反復勸說,餐廳經理才把錢和糧票收下了。
還有一次,周總理到遼寧省大連市視察返回北京,工作人員發現當地領導隨同專機帶了些土特產給周總理。總理知道后當即指出:“我們不能搞特殊化,禮品要堅決退回去!”
工作人員按照總理的指示,當即把禮品如數退了回去。
這就是共和國的第一代領導人們,那可是真正以人民公仆的標準來做的,在生活和為人上,都保持著節儉之風,為后人所景仰。
上一篇:南懷瑾《人到無求品自高》人生國學智慧全集
下一篇:南懷瑾《什么是真正的智慧》人生國學智慧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