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敗皆由自己定之
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p>
南懷瑾先生解釋說:道德的修養,就是征服自己。上面孔子的話,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他說譬如我們去挑泥土來堆成一座山,要挑一百擔泥土的,已經挑了九十九擔,最后“未成一簣”,少了一畚箕泥土。“止”,停止了,因此便不能登峰造極到頂點。是誰使你停止的?我們一件事沒有成功,往往推之于客觀的環境,社會的因素,但是孔子在這里說那是不可能的,“吾止也”,還是自己心理的疲勞與退縮,不是客觀因素。他又說,譬如填平一塊平地,倒一畚箕泥土上去,就看到更高一點,這個進步,也不是外來的因素,而是自己的成功,這里他所強調的,是指一切的行為,其成功或失敗,都在于一個人自己,不要推之于外來的因素。外來因素之所以形成,也是自己本身個性的關系。
一個人的成功,雖然有時機和外在的因素,但最主要的,也是最關鍵的,還是一個人的能力。人們常說:機會只給有準備的人。就是這個道理。能力怎么形成?當然不是天生有之,而主要是后天自覺努力的結果。記住,是自覺努力。就是說,只要有努力的自我覺悟,努力不必人催,也不必奢望別人幫忙。
自己的成功之路只有自己走,沒人可代替,沒有捷徑,也不能存僥幸心理。天下沒有掉餡餅的好事兒,如果你不想茍且而活,就只有努力,沒有別的選擇。無論你出身什么樣的家庭背景,無論你有多大的財力,這些外力可以起到推動作用,但如果你想獲得成功,也必須只有自己努力,否則,有這些資源你也不會利用,或者讓你浪費掉。
孔子上面的意思,也是說個人努力的決定性作用。當然,不是努力就一定能成功。成功的畢竟是少數。但不努力就不可能獲得成功,所以,努力是必然的選擇。
努力奮斗,自強不息,是每一個積極上進的人的選擇,但是,奮斗自強的過程,充滿了曲折彎路、失敗不順、甚至是荊棘滿地,或者步入歧路……人的一生不容易,就體現在這種曲折的奮斗中,可以說是一生的長征,充滿艱辛。如果沒有理想作為信念支撐,沒有信心、勇氣和力量,那么,就會向現實妥協,或者倒下,流于平庸。而只有那些百折不撓的人,才能最終到達成功的彼岸,領略到人生更高一層的風景。所以,成功者往往都是那些有著極大心理能量和張力,充滿希望和激情的人。唯其如此,才不會功虧一簣,才會登峰造極,一覽眾山小。
但是,由于成功的畢竟是少數,也由于人們對成功的理解或許有不同,所以,對于成功,也沒必要一概而論,按人們一般的看法,認為名利雙收,表面風光就是成功。
事實上,也許成功別有理解,別有內涵。我們所說的成功,多是從社會評價標準的角度,而對于個人來說,真正的成功也許不取決于社會和他人怎么看,而在于自己是否真正感覺到成功。因為個人認為的成功,雖然受社會的影響,但說到底還是要關照自己內心的感覺。如果他表面風光,但內心痛苦空虛孤獨寂寞,沒有快樂和幸福感,那么,也不能說他是成功的;如果一個人表面看上去平凡無聞,沒權沒位,但是他卻能在自食其力的平淡中感覺滿足,感覺快樂幸福,內心踏實、寧靜和愉悅,那么,這個人何嘗不能說活得很成功呢?
所以,成功不僅要由自己來創造,而且成功與否也是由自己來定。
有些人忙碌一生,也沒有取得自己想要的成功,有的人沒費太大力量,卻幸運地得到了成功。當然,這里的成功是世俗意義上的。人生總有遺憾,沒有完全成功的人生。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對于成功,最好抱以達觀的態度,積極努力,但不強求,順其自然最好。
孔子,今天我們看他十分成功,但在他生前,也是十分不遇的。他一生汲汲以求,奔波忙碌,克己復禮,游走列國,游說諸侯,但他的政治抱負和主張,卻根本無法實現。他不失望抱怨,他說:“道之將行也與?命也?!弊约罕M了努力,但仍不能成功,那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只有歸于天命了。盡力而為,無所悔憾就足夠了,不必再患得患失。所以他能做到樂天知命,無憂無慮,寄希望于他的教育事業,以此推廣他的思想和文化及政治上的理想。雖是桃李滿天下,在當時也有時名,但一生清苦寂寞,他聲名的顯揚,地位的提高,是在五百年之后的漢代??梢?,什么是成功?也不能完全以生前來作標準的,死后的成功,精神的長存,享千秋萬代這之名,是一種更大的成功。
人各有志,孔子的行為,不是人所共愿的,也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面對千古圣人,我們大多數人只有可望而不可即。不必追求一定成圣成名,只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努力做到自己想做的事,做到自己想做的那個人,就是自己的很大成功了。
所以,對于成功,努力追求,但不必強求;努力做到,但不必刻意,讓一切在努力,又在自然中前進,安分守己,堅定樂觀,勇猛精進,活出自己想要的成功,活出自己人生的快樂。
上一篇:南懷瑾《當下成就,一切解脫》人生國學智慧全集
下一篇:南懷瑾《獨立不倚的操守》人生國學智慧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