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攻高麗、百濟之戰(zhàn)(644~668年)
唐貞觀十八年(644年)至總章元年(668年),唐朝廷多次東征,先后攻占百濟、高麗的戰(zhàn)爭。
貞觀十七年九月,新羅遣使者入朝,述說被百濟攻占40余城,唐太宗遂派司農(nóng)丞相里玄獎出使高麗,命其停止?fàn)帒?zhàn)遭拒,唐太宗遂決定發(fā)兵東征高麗。十八年十一月,詔命刑部尚書張亮為平壤道行軍大總管,太子詹事、左衛(wèi)率李勣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率水陸大軍分道進(jìn)擊高麗。十九年二月,唐太宗率六路軍從洛陽出發(fā),御駕親征。連克遼東重鎮(zhèn)。七月,唐軍開始圍攻安市城(今遼寧海城東南營城子),由于守軍殊死抵抗,直至深秋仍未攻克,唐太宗遂命于九月十八日班師還朝。
二十一年二月,唐太宗決定再次東征。命牛進(jìn)達(dá)和李勣率軍從水陸兩路進(jìn)擾高麗。唐軍數(shù)次擊敗高麗,高麗王被迫于十二月遣其子高任武入唐謝罪。二十二年正月,唐太宗派右武衛(wèi)大將軍薛萬徹率3萬大軍乘樓船渡海,入鴨淥水(今鴨綠江),在泊溝城(今遼寧丹東東北)大敗高麗。是年五月,因唐太宗病逝,東征遂罷之。
高宗李治繼位后,永徽六年(655年),高麗與百濟、靺鞨聯(lián)兵入侵新羅,奪其33城,新羅王金春秋遣使向唐求救,高宗遂命營州都督程名振和左衛(wèi)中郎將蘇定方率兵反擊高麗。百濟依恃高麗為援,多次侵?jǐn)_新羅。唐高宗遂決定先攻下百濟、再攻高麗,于顯慶五年(660年)三月命左武衛(wèi)大將軍蘇定方為神丘道行軍大總管,率水陸大軍10萬出兵百濟,并詔令新羅出兵5萬策應(yīng)唐軍行動。八月,蘇定方引兵自成山(今山東榮成)渡海,在熊津城大敗百濟軍,然后水陸并進(jìn),直趨百濟都城俱拔城。百濟傾國迎戰(zhàn),仍被蘇定方大敗,國王扶余義慈被迫率眾歸降。唐打敗百濟后,高宗欲乘勝進(jìn)軍高麗,龍朔元年(661年)七月,平壤道行軍總管蘇定方在浿水擊敗高麗軍,乘勝進(jìn)圍平壤。因逢大雪天寒,高宗遂于二年二月命唐軍自高麗班師。乾封元年(666年),唐抓住高麗內(nèi)亂之機,任李勣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統(tǒng)帥諸軍,分道合擊高麗。二年九月,李勣克拔高麗軍事重鎮(zhèn)新城(今遼寧撫順北)。接著,唐軍在金山(今遼寧昌圖西)大敗高麗軍,斬首5萬余級。總章元年(668年)九月,唐攻克平壤,打敗高麗。在平壤置安東都護(hù)府,以薛仁貴為檢校安東都護(hù),率兵2萬在此駐守。
唐代騎兵甲胄形制和裝備(蠟像景觀)
上一篇:《唐平安史之亂(755~76年)》真實記錄與故事
下一篇:《唐末農(nóng)民起義(859~884年)》真實記錄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