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靜制動·敵饑我飽,司馬懿坐待時機攻襄平
公孫文懿與司馬懿在遼隧一戰,大敗虧輸,只得退保襄平(今遼寧遼陽)。司馬懿揮師長驅直進,將襄平圍得水泄不通。此時恰遇連天大雨,平地水深數尺,魏軍營壘俱被泡在水中。三軍恐慌,都希望將營帳轉移到地勢較高的地方。司馬懿大為惱怒,下令敢有建議移營者斬無赦,他還真殺了一個違犯這一軍令的都督令史,軍營中這才安定下來。叛軍憑借大水有恃無恐,就在魏軍視野之內自由自在地砍柴放牧,魏軍將領們提議發兵出擊,殺一殺叛軍的威風,司馬懿嚴令不許。司馬陳珪大為不解,因為上次攻上鄘,斬孟達,正是采取了爭分奪秒速戰速決的作戰方式,才使得孟達措手不及,一舉而城破身死;這次遠道而來,本應集中兵力,一鼓作氣拿下襄平,司馬公為什么反倒顯得畏首畏尾,遲遲不讓進攻呢?司馬懿告訴他,這次攻襄平與上次攻上鄘時與勢都天差地別,孟達眾少糧足,我方兵多糧少,只宜速戰速決,免得曠日持久,糧盡卒老而功虧一簣。如今公孫文懿在人數上占盡優勢,所缺少的正是糧草,久圍之下,士卒饑餓無援,必然從內部瓦解。既然敵饑我飽,我們又何苦急于進攻?再說眼下大雨連綿,我們也難以形成有效的攻勢,將叛軍一舉全殲。如果我們的進攻只是俘虜幾個在城外活動的樵夫牧豎,叛軍主力卻從我方防線的缺口中呼嘯而去,我們即使攻下了襄平,也是有名無實。因此,目前只有圍而不攻,坐待時機成熟,貧圖小利而打草驚蛇,是綃不可取的。于是大家都按兵不動。襄平城中雖已陷于饑困局面。但自恃人多勢眾,又有天公相助,根本就無意棄城突圍。雨天一過,司馬懿下令全面合圍,晝夜猛攻,公孫文懿率領一千饑餓之眾從城南突圍,未能成功,終于全軍覆沒。時為景初二年(238)。(《晉書·宣帝紀》)
上一篇:反客為主·攀同宗,劉璋引狼入室
下一篇:審時察勢·文秀釣魚,酈范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