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時察勢·三不可走,毛寶強言留主帥
東晉咸和三年(328),陶侃久攻叛將蘇峻、祖約不下,心灰意冷,執意率領手下返回他自己的駐地。溫嶠這一驚非同小可:陶侃身為義軍盟主,盟主一走,這仗還怎么打法?平南參軍毛寶挺身而出,決計留住陶侃。他對陶侃說,現在蕪湖已被叛軍占領,盟主南下的歸途等于被叛軍截斷,要想還鎮很不容易,這是一不可走;大軍一出,有進無退,否則強敵當前,退即等于滅亡,這是二不可走;盟主剿滅杜弢是以弱克強,現在蘇峻等人的實力不過與杜弢當時兵力大致相當,而盟主如今卻手握重兵,難道最終竟滅不了蘇峻?這是三不可走。叛軍并非個個英勇無敵,人人冥不畏死,盟主不妨給標下一支兵馬,看我上岸去斷絕叛軍糧草,使他們陷于糧食困頓如何?如果在下做不到這一點,盟主那時再走也就沒人能怪您了。陶侃認為毛寶的分析很有道理,就任命他為督護。毛寶果然率兵偷襲句容(今江蘇句容縣)、湖孰,燒了蘇峻囤積在這兩個地方的糧草。蘇峻立即陷入了糧食供應跟不上的困境。陶侃一方面嘉賞毛寶的膽識,另外也看到形勢已經有利于義軍,自然思進而不思退了。(《晉書·毛寶傳》)
上一篇:趁火打劫·齊滑王乘亂攻燕
下一篇:圍魏救趙·三關取一,路多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