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難之役(199~140年)
明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至四年(1402年)六月,燕王朱棣為爭奪皇位,與其侄建文帝朱允炆之間進行的戰爭。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閏五月,朱元璋病逝。朱允炆繼位后,與齊泰、黃子澄共謀削藩。建文元年七月,朱棣舉兵反抗。七月五日,朱棣擊敗朱允炆部署在北平的軍隊后,連克通州(今屬北京)、薊州(今天津薊縣)、遵化、密云、居庸關等地。七月二十四日,朱允炆命耿炳文為大將軍率師北伐。朱棣率軍主動出擊:破雄縣、擊潘忠援軍、敗耿炳文軍于滹沱河。八月底,李景隆代耿炳文,率軍50萬進駐河間,并令吳高等圍攻永平(今河北盧龍)。九月五日,自率主力往援永平。吳高不戰而走,燕師連下永平、山海關,進取大寧(今內蒙古寧城)。十一月四日,朱棣回師北平(今北京),大敗李景隆軍于鄭村壩(今北京東10千米)。李景隆退還德州,又敗,擁眾10萬余退守濟南。燕師進圍濟南,圍城3月不下。九月,朱允炆以盛庸代李景隆,進駐德州,都督平安、吳杰駐定州,徐凱駐滄州。十月,朱棣佯攻遼東,至通州,轉攻滄州,生擒徐凱。進逼德州,誘敗盛軍于城外。十二月二十五日,燕師歸至東昌(今山東聊城),遭盛庸、鐵鉉軍截擊,戰敗,還師北平。
三年,盛庸率軍20萬駐德州,吳杰、平安駐真定(今河北正定),伺機出擊。三月,朱棣率師南下,大敗盛軍于夾河(今河北武邑境)。閏三月十日,誘敗吳杰、平安于滹沱河。朱允炆下詔赦燕王罪,為緩兵之計;朱棣識破此計,于六月中旬,遣都指揮使李遠率輕騎6,000南下,連克濟寧、沛縣等地,南京大震。
四年正月,朱棣督軍南下,直抵蒙城、渦河。三月初九日,于淝河(今淝水)擊敗尾隨而來的盛軍4萬余人。四月,燕師屯小河(今濉河)。何福率軍北援,與平安會合。兩軍戰于齊眉山(今安徽靈璧境內),燕師損失慘重。朱允炆錯誤地召徐輝祖所部還京,何福被迫退守靈璧。燕師迅速切斷其糧道,乘機進擊,大敗何福、平安所部,攻克靈璧。五月初,燕師南進,突破盛庸淮河防線,連克盱眙、高郵、泰州、揚州、儀真(今江蘇儀征)等地。六月三日,燕師自瓜洲再破盛庸、徐輝祖長江防線,連克鎮江、龍潭。朱允炆聞訊,許以割地求和。朱棣不允。十三日,燕師進抵南京金川門,守將李景降,谷王朱橞開門迎降,朱允炆于宮中自焚(一說出走為僧)。朱棣即皇帝位稱成祖,改元“永樂”。
上一篇:《錦州戰役(1948年10月9~15日)》真實記錄與故事
下一篇:《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之戰(158~1619年)》真實記錄與故事